2 .中醫部頒布標準2.1拼音姓名萬
2.2標準編號WS3B190595
2.3處方蒼術(炒)160g厚樸(制)100g陳皮20g甘草(炒)20g。
2.4將上述四味藥準備好,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合均勻。另取大棗4克,生姜3克,水煎取汁,制成丸劑,曬幹。
2.5性狀本品為黃褐色水丸;氣息微香,味道清淡。
2.6檢查應符合藥丸(附錄8)的相關規定。
2.7功能主治:燥濕健脾,寬胸消脹。用於脾胃濕熱,食欲不振,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吞酸噯氣。
2.8用法與用量口服,壹次6g,壹日兩次;飯前服用。
2.9規格每個19粒重1g。
2.10儲存密閉防潮。
3魏萍丸說明書3.1藥品類型中藥
3.2藥品名稱魏萍丸
3.3藥品中文拼音3.4藥品英文名稱3.5成分3.6性狀3.7作用類別3.8適應癥/功能主治:燥濕健脾、寬胸散結。用於脾胃濕熱,食欲不振,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吞酸噯氣。
3.9規格:每個19粒重1g。
3.10魏萍丸用法與用量口服,壹次6g,壹日兩次,飯前服用。
3.11禁忌3.12不良反應3.13註意事項1。避免生冷油膩難消化的食物。
2.不適合脾胃陰虛,主要表現為口幹舌燥,津液少,大便幹燥。
3.不適用於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為嚴重惡心、嘔吐、水樣便、腹痛,或發熱。
4.孕婦、兒童、老人和體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5.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6.本品特性改變時禁止使用。
7.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督下使用。
8.請將本產品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9.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在使用本產品前咨詢醫生或藥劑師。
3.14藥物相互作用如果與其他藥物壹起使用,可能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生或藥劑師。
3.15魏萍丸的藥理作用3.16備註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書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使用。
4《生肌宗錄》卷45(4.1)由兩塊半夏曲(焙制)1、兩塊肉豆蔻(去皮)、兩塊檳榔(銼)、半片青皮(泡湯、焯水、焙制)、兩塊沈香1、壹半木香、壹半丁香、壹半麝香組成。
4.2功效飲食化痰。
4.3主治:脾胃虛弱,嘔吐不能食。
4.4魏萍丸的用法用量:每次服35粒,嚼姜湯。
4.5制法是粉,棗肉和糯米粥都是丸,如梧桐樹,朱砂為衣,陰幹。
5《生肌宗錄》卷三十二(5.1)由豆蔻(去皮)1、枳殼(去皮,麩炒)1、白術1、人參1、大麥餅(炒黃)組成。
5.2參加傷寒後,胃氣不和,不必吃。
5.3魏萍丸用法用量:每次20粒,隔日兩次送空心煎姜棗湯。
5.4制作方法為粉末,煉蜜為丸,大如梧桐樹。
6《千子》卷15 6.1由杏仁50粒、丹參3粒、苦參2粒、貫眾2粒、玄參2粒、川芎1粒、桂心1粒組成。
6.2主治那些食之過重,食之無味,心虛滿,總想下去,喜歡躺著的;強腹結,無法壓制,飲食不改。
6.3魏萍丸用法用量:每次5粒,送酒。以知識為衡量標準。
6.4制作方法為粉末,煉蜜為丸,大如梧桐樹。
6.5各派論述《錢進閆芳醫》:脾胃有膜相連,脾虛合溫補,苦寒平胃,何不礙脾氣之益?只是因為中氣不能健,食積於胃,積熱,所以要用苦寒來驅散積食之火。丹參、苦參、玄參、綿馬貫眾、本經均治寒熱積於腹,杏仁降氣開結,公血理氣,甘心溫散結,以激發苦寒之性。
6.6註意原書處理上交所,藥方要在胃腔大倉位後服用。
《金翅》卷十九由崔文興方藥7.1組成,即菖蒲、大黃、花椒、芍藥、當歸、桂心、生姜、茯苓、麥冬(去心)、川芎。
7.2消谷、平胃氣、使人進食的功效。
7.3主治五株七傷。
7.4魏萍丸用法用量:每次5粒,空腹用酒送服,每日2次。
7.5如果兒童也患感冒,減少大黃、雙幹姜;小方便,生用。
7.6制作方法為粉,煉蜜為丸,大如梧桐樹。
8《千女》卷15介紹崔文興方子8.1,由大黃2,草1,甘草1,芍藥1,熊谷1,杏仁組成。
8.2調理腸胃的功效。
8.3主治消化不良、胃氣不暢、或溫、強、熱、小便不利、大便不通的丈夫和孩子。
8.4魏萍丸的用法用量1歲兒童每次服2粒,壹日三次。
8.5制作方法為粉末,蜂蜜制成藥丸,大如梧桐樹。
9《生肌宗錄》卷88 9.1由甘草(焙炒)1、枳殼(去皮炒麩)1、白術1、人參1、幹姜(碎)半。
9.2主治:體虛、胃氣失調、食不下咽、腹脹、寒瀉。
9.3魏萍丸用法用量:每次20粒,飯後喝,壹日3次,不分時間。
9.4制作方法為粉,煉蜜為丸,大如梧桐樹。
10《神醫院》卷四10.1由半夏曲兩片(焙幹)、沈香兩片1、肉豆蔻兩片(去皮)、檳榔兩片(銼幹)和青皮半片(泡湯、焯水、焙幹)組成。
10.2功效飲食化痰。
10.3主治:脾胃虛弱,嘔吐不食。
用法用量10.4魏萍丸每次服35粒,嚼姜湯。
10.5的制法為細粉,棗肉、糯米粥為丸,如梧桐樹、朱砂,陰幹。
11《雞峰》卷十二介紹王叔和方11.1組成白術、厚樸、人參、陳皮。
11.2功效和脾胃,入飲食。
11.3魏萍丸用法用量:每次服3粒,用白湯米嚼碎,不分時間。
11.4的制作方法是細粉,蒸熟的棗是藥丸,比如櫻桃。
12《寶明記》卷12.1魏萍丸的別名是白術和胃丸、何忠丸。
12.2由厚樸1兩、白術1兩、陳皮8兩(焯水)、木香1兩、生半夏(湯洗)1兩、檳榔2.5兩、枳實5分、甘草3兩(炒)。
12.3有中和、化痰祛濕、厚胃、入飲食之功效。
12.4主治:胃氣虛弱,惡食,藏臟或陌生。
12.5魏萍丸用法用量:每次服3050粒,姜湯或溫開水送服。
12.6的制作方法是細粉,姜汁泡的蒸餅是丸子,大如梧桐樹。
12.7註釋白術和胃丸(《內外傷辨證》卷十)和何忠丸(《脾胃學說》卷二)。
13《魏氏家藏方》卷二引章運13.1形成散,半夏(制成姜,為末)。
13.2有和胃化痰的功效。
13.3主要用於化痰。
13.4魏萍丸用法用量:每次50粒,送空心姜湯;開水也可以。
13.5的編制方法和諧。用100枚大棗,1小把燈心草,1大碗水,壹起煮至大棗爛爛,去燈芯,大棗去皮去核,取肉為丸,大如梧桐樹。
14《通壽錄》卷壹14.1由陳皮9兩、厚樸9兩、枳殼5兩、山楂肉5兩、甘草2兩、蒼術9兩組成。
14.2主治:頭痛、發熱、惡寒、厭食、惡心、腹瀉、瘧疾。
14.3魏萍丸用法用量每次3元,老人和孕婦只需3分。頭痛發熱畏寒,用蔥白2根,陳茶2分,生姜3片,煎服;惡心反胃,1片生姜,水煎服,從腹瀉開始,3分澤瀉,1片生姜,水煎服;瘧疾,加青皮2分,砂仁7分,柴胡3分,同煎。
14.4的制備方法為細粉,水滴為丸。
古籍中的魏萍丸《備千金方》:【卷二十八脈法】三關為第六關,如瘧。閉脈浮,腹滿不想食,浮滿虛。宜服魏萍丸、茯苓湯、生姜前胡湯,並針刺胃脘穴,先瀉後補。關閉...
《脈經》:【卷二】第十七條三寸口應根據平三關病的癥狀進行治療。脈浮,胃飽不想吃。虛滿者,宜服魏萍丸、茯苓湯、生姜前胡湯,治胃脘先瀉後補。冠脈...
幼兒新書:【第二十七卷】霍亂嘔吐腹瀉第四位。如果口渴,服用陳翔引子(見圖力門)和魏萍丸。(見反向門)。苦而不渴,按大小服湯藥。...
《幼兒新書》:【卷二十七】吐槽第壹。仍然服用理氣和胃湯。如果脾胃虛寒滑,吃的時候嘔吐多,那就只吃魏萍丸(見門邊)配蘆薈丸。(方並沒有看出來。)如果妳到了,...
《聖紀總錄》:【卷四十五】脾胃虛弱,嘔吐不能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