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蝮蛇簡介

蝮蛇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國家基本藥物 3 《全國中草藥匯編》:蝮蛇 3.1 拼音名 3.2 蝮蛇的別名 3.3 來源 3.4 生境分布 3.5 化學成份 3.6 炮制 3.7 功能主治 3.8 蝮蛇的用法用量 3.9 附方 3.10 摘錄 4 《中華本草》:蝮蛇 4.1 出處 4.2 拼音名 4.3 英文名 4.4 蝮蛇的別名 4.5 來源 4.6 原形態 4.7 生境分布 4.8 性狀 4.9 化學成份 4.10 蝮蛇的藥理作用 4.11 炮制 4.12 性味 4.13 歸經 4.14 功能主治 4.15 蝮蛇的用法用量 4.16 註意 4.17 附方 4.18 各家論述 4.19 蝮蛇的臨床應用 4.20 摘錄 附: 1 用到中藥蝮蛇的方劑 2 用到中藥蝮蛇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蝮蛇 1 拼音

fù shé

2 國家基本藥物

與蝮蛇有關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信息

序號 基本藥物

目錄序號 藥品名稱 劑型 規格 單位 零售指

導價格 類別 備註 1152 185 抗蝮蛇毒血清 註射劑 6000單位 瓶(支) 287 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註: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系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為臨時價格。

3 《全國中草藥匯編》:蝮蛇 3.1 拼音名

Fù Shé

3.2 蝮蛇的別名

土球子、土谷蛇、土布袋、土狗子蛇、草上飛、七寸子、土公蛇、土虺、竈土蛇、爛肚腹虺

3.3 來源

有鱗目蝮蛇科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以全體入藥。

3.4 生境分布

東北、浙江、江西、河南、華南。

3.5 化學成份

幹燥蝮蛇含膽甾醇、牛磺酸及脂肪等,蝮蛇毒含卵磷脂酶及使中毒動物出血的毒質。

3.6 炮制

蝮蛇粉:將蝮蛇殺死,烘幹或焙幹,研成細粉。

蝮蛇酒:活蝮蛇1條,放入1000毫升60度白酒中,並加人參5錢,封塞後置冷處,3個月後用,或用1條蝮蛇的粉末,浸500毫升的白酒,1~3個月後用。

3.7 功能主治

袪風,通絡,攻毒,定驚。主治瘰癧,搭背,痘疹及麻風病等。

3.8 蝮蛇的用法用量

蝮蛇粉每次1~2錢,黃酒送服;蝮蛇酒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

3.9 附方

治半身不遂:蝮蛇1斤,高粱酒3斤,浸泡10天,飯後服0.5~1兩,日服2~3次。

治瘰癧搭背:蝮蛇1條,放瓷罐內,加入香油1斤,浸泡,封口,埋地下,百日後取出曬半幹,搗成膏狀物敷患處。

治痘疹後余毒上攻,目不辨人:蝮蛇1條(焙幹),天花粉適量,***研細末,納入羊肝內煮熟吃。

3.10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4 《中華本草》:蝮蛇 4.1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1.陶弘景:蝮蛇,黃黑色,黃頷尖口,毒最烈:虺形短而扁,毒不異於蚖,中人不即療,多死。蛇類甚眾,惟此二種及青蝰為猛,療之並別有方。

2.《唐本草》:蝮蛇作地色,鼻反,口又長,身短,頭屬相似,大毒。壹名蚖蛇,無二種也。山南漢、沔間有之。

4.2 拼音名

Fù Shé

4.3 英文名

Pallsas Pit Viper

4.4 蝮蛇的別名

虺、土虺蛇、土錦、灰地匾、地扁蛇、土球子

4.5 來源

藥材基源:為蝰科動物蝮蛇除去內臟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gkistrodon halys (Pallas)

采收和儲藏:春夏間捕捉。捕得後剖腹除去內臟,盤成圓盤形,烘幹。亦可鮮用。

4.6 原形態

蝮蛇,全長60cm左右。頭略呈三角形,與頸區分明顯,背面淺褐色到紅褐色,正脊有兩行深棕色圓斑,彼此交錯排列略並列,背鱗外側及腹鱗間有1行黑褐色不規則粗點,略呈星狀;腹面灰白,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細點。鼻間鱗寬短,排成“∧”形;眶前鱗2,眶後鱗2(3),眶璨來新月形,顳鱗2+4(3);上唇鱗214(213、314)式。背鱗21(23)2117(15)行,中段最外行平滑或均具棱;腹鱗137173,肛鱗完整;尾下鱗2954對,少數為單行。

4.7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活於平原、丘陵及山地,活動於稻田、耕作區、草地以及住宅附近。以魚、蛙、鳥、鼠等為食。

資源分布:廣泛分布於我國各地。

4.8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呈圓盤狀,盤徑68cm,頭居中體背黑灰色,有的個體有圓形黑斑,背鱗起棱,多脫落。腹面可見剖除內及的溝槽,脫落的腹鱗長條形,半透明。尾部較短,長68cm。質堅韌,不易折斷。氣腥。骨骼特征:鼻骨前端較突出,軀幹椎的棘突較低矮,基本不後傾,椎體不突尖端較平截,多數成長短不等的豎刀狀,尾椎脈突側面觀亦成短豎刀狀。

顯微鑒別(1)鱗片;呈長橢圓形,長徑3.23.5mm,短很能夠1.21.3mm,有背棱,端突2個,長徑178196μm,短徑107221μm。乳突長三角形、長條形或多角形。

(2)掃描電鏡觀察:背鱗表面無突起,卻有縱向樹枝交錯排列的紋理,其表面具網格狀紋飾,端窩2個,其表面有網狀紋飾,有背棱。

4.9 化學成份

蝮蛇全體含膽甾醇(cholesterol),牛磺酸(taurine),脂肪,脂質,揮發油等。其中脂肪酸類分以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等不飽和脂肪酸含壹多,另見微量的奇數(碳)脂肪酸。脂質類成分以磷脂(phospholipid)和膽甾醇居多,內臟中以三酰甘油(triglyceride)和膽固醇居多。同時在蛇體及內臟中也發現有磷酸乙醇胺(phosphorylethanolamine),磷酸膽堿(choline phosphate),磷酸絲氨酸(phosphoserine),磷酸肌醇(phosphoinositide),神經鞘磷脂(sphingomyelin)等種種磷脂。

蝮蛇 *** 腺分泌物有膽甾醇,癸酸(decanoic acid),二十壹(烷)酸(heneicosanoic acid),二十(烷)酸(eicosanoic acid),十八(烷)酸(octadecanoic acid),順9十八烯酸(cis9octadecenoic acid),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十八(烷)酸(hexadecanoic acid)等。

4.10 藥理作用

毒性:粗制蛇毒成分復雜,作用亦很復雜。壹般認為,蝮蛇毒是以血循毒為主的血循、神經混合毒。被咬傷的病人除局部出現腫脹、疼痛外;由於神經毒,常發生畏寒、目糊、眼瞼下垂、頸項牽引感,當然更重要的是引起呼吸困難如雙吸氣、屏氣、點頭狀或魚口樣呼吸等。呼吸麻痹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動物試驗也證明蝮蛇毒具有明顯的神經毒的作用。另壹方面,蝮蛇毒具有顯著的血循毒,單純的人工呼吸並不能延長動物的生存時間。臨床病人也常出現面色蒼白、多汗、心率加速、四肢厥冷、血壓下降等嚴重中毒性休克癥狀。雖然有人認為江蘇蝮蛇毒主要也是神經毒(據他們觀察呼吸麻痹是主要癥狀及致死原因),但壹般仍認為血循毒是主要的。它能大量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如組織胺、5羥色胺及緩動素(Bradykinin)等,破壞紅細胞,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使血漿及體液大量喪失,血容量不足。更加嚴重的是對心臟的直接損害,被咬傷的病人心電圖有竇性心律不整、異位節律、P波變尖、R彼低電壓、傳導阻滯、ST段下降、T波扁平或倒置等變化,聯系到實驗動物中毒死亡後的屍解情況心肌出血、心肌纖維濁腫斷裂,可以認為蝮蛇毒對心臟的毒性是循環衰竭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由於休克、溶血及對各臟器的直接損害(如腎等),可發生酸中毒、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咬傷病人常出現醬油色尿以及尿中蛋白、管型、隱血均呈陽性等。防治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竹葉青、龜花蛇毒亦為以血循毒為主的混合毒。壹般局部癥狀較重,而全身癥狀較輕,如能及時正確搶救,死亡率較低。

4.11 炮制

蝮蛇霜:取蝮蛇煆燒存性,研成粉末。

4.12 性味

味甘;性溫;有毒

4.13 歸經

脾;肝經

4.14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止痛;解毒。主風濕痹痛;麻風;瘰癧;瘡癤;疥癬;痔疾;腫瘤

4.15 蝮蛇的用法用量

內服:浸酒,每條蝮蛇用60度白酒1000ml浸3個月,每次飲510ml,日飲12次;或燒存性研成細粉,每次0.51.5g,日服2次。外用:適量,油浸、酒漬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4.16 註意

陰虛血虧都慎服,孕婦禁服。

4.17 附方

①治大風及諸惡風,惡瘡瘰癧,皮膚頑痹,半身柏死,皮膚手足臟腑間重痰並主之:蝮蛇壹枚。活著器中,以醇酒壹鬥投之,埋於馬溺處,周年以後開取,酒昧猶存,蛇已消化。不過服壹升已來,當覺舉身習習,服訖,服他藥不復得力。亦有小毒,不可頓服。(《本草拾遺》)②治白癩:大蝮蛇壹枚。切勿令傷,以酒漬之,大者壹鬥,小者五升,以糖火溫,令下,尋取蛇壹寸許,以臘月豬膏和,敷瘡。( 《肘後方》)③治破傷風牙關緊急,口噤不開,口面歪斜,肢體弛緩士虺蛇壹條(去頭、尾、腸、皮、骨,醋炙),地龍五條(醋炙),天南星壹枚(重三分者,炮)。上為末,醋煮面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至五丸,生姜酒下,稀蔥粥投,汗出瘥。(《普濟方》天南星丸)④治壹般腫毒,創傷潰爛久遠等癥:蝮蛇,去其首尾,刳腹除腸,銼,浸油中,五十日後,微蒸取用,外塗。(《外科調寶記》蝮蛇油)⑤治瘰癧搭背:蝮蛇壹條,香油壹斤。先將香油放入瓷罐內,而後把蝮蛇放入浸泡,封口,埋地下,百日後取出,曬半幹,搗成膏狀物,敷患處。(《吉林中草藥》)⑥治胃痙攣:蝮蛇,酒浸壹年以上,每食前欽壹杯,壹日三次,連續二十日有效。(《動植物民間藥》)⑦治遺溺:蝮蛇壹錢,雞舌香二分。上二味細末,臨臥白湯送下。七歲至十五歲,每服五分;十五歲以上每服壹錢。(《新本草綱目》)

4.18 各家論述

1.《別錄》:釀作酒療癩疾,諸瘺,心腹痛,下結氣。

2.《藥性論》:治五痔,腸風瀉血。

3.《綱目擡遺》:治風痹。

4.19 蝮蛇的臨床應用

治療麻風及麻風反應;試用螟蛇酒治療各型麻風均有壹定效果,尤以合並礬類藥治療者療效更佳。據47例治療6個月的觀察,用藥後壹般情況如精神、體重及食欲都有改善,皮膚反應消退或有進步,知覺恢復或好轉,潰瘍縮小,性功能改進;在病理改變上炎癥細胞浸潤減少,細菌檢查消失或減少。另有10例晚期瘤型麻風患者單用螟蛇酒治療,結果顯效3例,有效5例,無效2例。有效病例在用藥後l壹2周開始皮膚結節斑紋軟化吸收消退,恢復知覺,細胞浸潤及檢菌亦見減少。蝮蛇酒的制備無統壹規格,曾試用下列制法:壹、取大的(約67年)活螟蛇壹尾,放人60高梁燒酒1000ml中醉死,並加人人參5錢,密蓋後置於陰冷處,浸泡3個月後取酒內服,每日12次,每次510ml。二、用玻璃皿引取活蝮蛇之毒液,加入60'高梁酒100ml中,1月後取酒服用,每日12次,每次23ml。三、自取鮮活蝮蛇壹尾,人參5錢,泡於12'黃酒2000ml中,3個月後取酒服用,每曰入睡前服1次,每次5ml,發汗就寢。四、取活握蛇壹尾,殺死後置於幹燥箱中,幹燥12小時後研粉,浸泡於60'高梁燒酒500ml中,13個月後取酒服,每日2次,每次5壹10ml;或取粉末5g,用黃酒100ml1次送下。此外,臨床曾以螟蛇粉5—10g,於入睡前用黃酒適量送服(服藥期間補充液體解毒),連服3壹4日,治療麻風結節性反應15例,結果反應癥狀消失者12例,進步2例,無效1例。

4.20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蝮蛇的方劑 螌蝥膏

金鑒》卷七十二:方名:螌蝥膏組成:螌蝥14枚,大蝮蛇(頭尾全者,曬幹)1條。主治:白癩風。用法用量:...

當合丸

錢,赤豆(炒至紅色為度)1錢,萍蓬(炒黑)5錢,蝮蛇(酒炙)1錢。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打撲傷損,...

香龍散

lóngsǎn《續名家方選》:方名:香龍散組成:蝮蛇1錢,雞舌香2分。主治:遺溺。用法用量:臨臥服。...

黃鼎丸

ngdǐngwán處方:黃芩、黃柏、大黃、當歸、蝮蛇、乳香、沒藥、犀角、芍藥各等分。制法:上為細末,...

蝮蛇酒

拼音:fùshéjiǔ處方:活蝮蛇1條(壹方有人參)。制法:上以醇酒1鬥,封埋馬溺處,周年取出,蛇已...

更多用到中藥蝮蛇的方劑

用到中藥蝮蛇的中成藥 上海蛇藥片

主治解蛇毒,消炎,強心,利尿,止血,抗溶血。用於蝮蛇咬傷,亦可用於五步蛇、眼鏡蛇、銀環蛇、蝰蛇、龜殼...

紅衛蛇藥片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散瘀。用於蝮蛇、五步蛇、竹葉青蛇、眼鏡蛇、銀環蛇等毒蛇及毒蟲咬...

廣東蛇藥片

治:清熱解蛇毒,消腫止痛。用於毒蛇咬傷(銀環蛇、蝮蛇、眼鏡蛇、青竹蛇、金環蛇、烙鐵頭蛇咬傷)。用法與...

更多用到中藥蝮蛇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蝮蛇 《普濟方》:[卷三百七諸蟲獸傷門]蛇傷

瘡未愈。禁熱食。熱食便發。治之根據初被螫法也。夫蝮蛇者。形不甚長。頭匾口尖。頭斑身赤紋。斑色亦有青色...

《本草綱目》:[鱗部第四十三卷鱗之二]蝮蛇

。其害人也,人亦復之,故謂之蝮。集解弘景曰∶蝮蛇,黃黑色如土,白斑,黃頷尖口,毒最烈。虺,形短而...

《醫心方》:[卷第十八]治蝮蛇螫人方第三十六

《病源論》雲∶凡蝮蛇中人,不治,壹日死。若不早治之,縱不死者,多殘斷人手足。蝮蛇形不乃長,頭扁口尖,...

《證類本草》:[卷第二十二下品]蝮蛇膽

氣,除蠱毒。其腹中吞鼠,有小毒,療鼠。陶隱居雲∶蝮蛇,黃黑色,黃頷尖口,毒最烈,虺形短而扁,毒不異於...

《本草綱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藥]癰、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