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傳世本為18卷,其中《山海經》5卷,《海經》13卷。各卷年代不詳,其中14卷為戰國時期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山海經》的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醫藥、祭祀、巫醫等等。
許多著名的古代神話、傳說和寓言被保存了下來,包括誇父的每日墾荒、精衛填海和大禹治水。《山海經》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都有借鑒作用。其中,礦物記錄是世界上最早的相關文獻。
擴展數據:
《山海經》中有大量看似超自然的內容,呈現出客觀認識與主觀想象混雜的局面。因此,在“子不語,怪力迷茫”的傳統語境下,很少有人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近代以來,隨著中國人的知識結構、學術體系和研究方法的大擴張,以及甲骨文等新資料的不斷出現,被視為中國神話第壹經典的《山海經》地位躍升,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普通讀者中,粉絲數量都大大增加。王國維、譚棲祥、小川奈那·卓誌等國內外學者對其價值給予了相當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