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自南溪之徒宗景房公開後,數百年間影響甚微,鮮為人知。後此書流入形意門中,而促成宋氏形意之名震武林,至此才書因拳顯、名因人重,《內功四經》才真正成了"內功聖經"。
近年來《內功四經》頻頻見諸書刊,武人大都奉若神明,但是迄今為止,《內功四經》的文字壹起沒有人用白話譯讀,其內功的練法也壹直沒有見人用白話詳加說明。與此情況相伴的是二十幾年來中國武林似未聞有哪門拳學用此《內功真傳》來指導自己的學術實踐,似乎也未聞哪個人用此《內功真傳》練成了絕頂內功的。
這是怎麽壹回事?壹方面是頂禮膜拜推崇備至,壹方面是不知所雲不見其功,不管怎麽說,這種現象都不為正常。
在發現了這種奇怪現象之後,我不禁產生了壹種好奇之心,於是本著對文化遺產負責對學科學術負責對生活現實負責的態度,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盡自己所能,試著對《內功四經》進行了研讀、判讀、整理和解讀。
同樣壹本書,壹段文字,由於讀者底蘊不同學識不同觀念不同,見仁見智便各有特色,也可以說壹個人有壹個人的讀法,壹個人有壹個人的見解。同樣的道理,我對《內功四經》的解釋,只是也只能代表我個人的意見,也不壹定正確,僅僅是公開壹家之言,與朋友***享壹點讀書的心得體會而已。倘若薄言或中,不致誤人,則本從幸甚!倘若此舉純屬以其昏使人昭昭,但得名家批評賜教,則本人幸甚、讀者幸甚矣!
壹、《內功四經》原文
1、內功經
內功之傳,脈絡甚真;前任後督,行氣滾滾;井池雙穴,了勁循循。千變萬化,不離乎本,得其奧妙,方嘆無垠。龜尾升氣,丹田練神,氣下於海,光聚天心
既明脈絡,次觀格式;頭正而起,肩平而順,胸出而閉,背平而正,足堅而穩,膝屈而伸,襠深而藏,肋平而張。
既明格式,下言氣竅:氣調而勻,勁松而緊,緩緩行之,久久功成。先吸後呼,壹出壹入;先提後下,壹升壹伏;內收丹田,氣之歸宿,吸入呼出,勿使有聲。下收谷道,上提玉樓,或坐或立,吸氣於喉,發意送下,漸至底收。升的升路,肋骨齊舉;降的降所,氣吞俞口。
既明氣竅,再詳勁訣:通、透、穿、貼、松、悍、合、堅。曰通,勁之順也;曰透,勁之速也;曰穿,勁之連也;曰貼,勁之絡也;曰松,勁之渙也;曰悍,勁之萃也;曰合,勁之壹也;曰堅,勁之轉也。
按肩以練步,逼臀以堅膝,圓襠以堅胯,提胸以下腰,提頦以正項,貼背以轉手,松肩以出勁。曰橫勁,曰堅勁,變之分明,橫以堅濟,堅以橫用
五氣朝元,周而復始,四肢元首,收納甚妙。練神練氣,返本還原,天地交泰,水升火降,頭足上下,交接如神。靜生光芒,動則飛騰,氣勝形隨,意勁神同。以神帥氣,以氣帥形,形隨氣騰。
勁訣既詳,下言調氣:每日清晨,或坐或立,閉目鉗口,細調呼吸,壹出壹入,皆從鼻孔,而少時氣定,遂吸氣壹口,默想真氣自湧泉發出,升於兩肋,自兩肋升於前胸,自前胸升於耳後,漸升於泥丸百會穴;降氣時,默想真氣由泥丸降至印堂,至鼻,至喉,至脊背,透至前心,沈於丹田。丹田氣足,自能復於尾閭,達於脊背,上升泥丸。周而復始,從乎天地循環之理也。
2、納卦經
頭頸效法乎乾,取其剛堅純粹。
足膝效法乎坤,取其鎮靜厚載。
肩背宜於松活,是以巽順之意。
襠胯又宜措緊,須現兌澤之情。
胸欲練起,艮山相似。
肋有呼吸,震動莫測。
坎離為水火之象,水濟火,為濟水。
心腎為水火之臟,水宜升,火宜降。
3、神運經
練形而能堅,練精而能實,練氣而能壯,練神而能飛。固形氣以為縱橫之本,萃精神以為飛騰之基,故形氣成為盛而能縱橫,精神足而飛騰。
內功十二大力
訣雲:底練穩步如山,堅膝屈腿如柱,襠胯內外淩集,胸背剛柔相濟,
頭顱正直撞敵,三門堅肩貼背,二門橫肘豎肘,穿骨破彼之勁,
堅骨掛彼之下,內掠敵彼之裏,外格敵彼之外,撩攻全局若壹。
4、地龍經
地龍真經,利在底攻,全身練地,固強精神,伸可成曲,住也能行,曲成伏虎,伸成騰龍,行住無跡,曲伸潛蹤。身堅似鐵,法密如籠,翻猛虎豹,轉疾隼鷹。倒分前後,左右分明,前攻用掌,二三門同;後攻用足,踵膝通用;遠則追擊,近則接迎;大胯著地,側身局成;仰則若坐,*骨單憑;高低任意,
二、《內功四經》判讀
《內功四經》由《內功經》、《納卦經》、《神運經》、《地龍經》四篇文章組成。
反復研讀並相互比較各篇之後,我們不難發現,所謂的《納卦經》只不過是對《內功經》的格式亦即功架的註釋和補充說明。如果刪去《納卦經》的卦名卦象,並不影響其意思的實際表達;用卦爻解釋《內功經》是把簡單的說復雜了,把明白的說糊塗了,把平易的說玄虛了,從現代拳學的角度上講,毫無必要,實屬多余。所以竊以為《納卦經》壹篇應從《內功真傳》中淘汰出局。
細研《地龍經》,我們也不難發現,古今註家都壹直認為《地龍經》是仆技專著,並且把篇中的前後左右屈伸翻轉統統都釋為仆技的內容,這是大失原篇本意的。如果把《神運經》的"以神帥氣,以氣帥形……"與《地龍經》的前四句對換,我們就可以看出,它們是"珠聯璧合"立馬成為壹篇對全方位搏擊有著普遍指導意義的拳經。
《神運經》的"以神帥氣"壹節,在不同的抄本中位置不同,壹種位置是在《內功經》中壹種是列作《神運經》的上半闋。據此我們可以猜測"以神帥氣"這壹段文字,在原始文件中是壹散頁,整理者是根據個人的見解來安排它的位置的。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麽不可以把它安置到壹個我們認為更合適的地方呢?
《神運經》中的"練形而能堅,練精而能實,練氣而能壯,練神而能飛"沒有實際的操作意義,僅是對內功修為的功效說明--既不具操作意義,故可以排除在《內功真傳》之外,"不以為經"。《神運經》的後四句是對前四句的補充說明,"皮不存也,毛將附焉?"不提也罷
以此觀之,則《地龍經》"無名",而《神運經》"無實",至此我們不妨來個"割頭換相"張冠李戴,合《神運》《地龍》二經為壹,冠之以《神運經》,倒也名符其實,不礙觀瞻。
在做完這些工作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內功真傳》的內容只有兩項,壹項是《內功經》即"內功"的修煉;壹項是《神運經》,即"內功"的運用。以此觀之則把《內功真傳》名字正名為《內功神運經》更為適合。所以後面整理的經文即以《內功神運經》命名。
各抄本《神運經》之後,均附有《內功十二大力》,通過分析類比可以發現,十二大力的前四力內容早已包括於《內功經》的"格式"之內,後八力其實不是造力行為而是打法內容。所以前四句可以刪去,後八句應歸為"神運"部分。
《內功經》的的勁訣,原文用"通、透、穿、貼、松、悍(汗)、合、堅"八字概括,原抄本對這八個字的解釋,用現代語言來"聽"就象是聽江湖黑話、異域方言,真有點不知所雲。例如說"透"的意思是"速",說"穿"是"連",說"貼"是"絡",說"悍"是"萃"說"堅"是"專"是"能",又說"穿貼"是"橫豎連絡","合堅"是"橫豎斜纏",如此這般,我想即使是專業的語言學家,不看前人"註釋"也萬難想到這些字有如此有解釋法!
我壹直想用通俗明白的話解釋這八個字,在長期的皓首窮經依然無法格物致知之後,我開始嘗試用新的方法破譯這組字謎,終於發現如果把這個八個字分為四個詞組,便可以用現代拳學的語言來解釋其中的三個:"通透"就是通順透徹;"松悍"就是柔弱剛強;"合堅"就是壹體堅固,這樣就與現代的伸拔、剛柔、齊整壹壹對應了。
剩下來的"穿貼",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後,我只好大膽地假設這個詞組中有壹個錯別字,在比較字形與草書筆法之後,我認為穿字是緊字之誤,"穿貼"當為"緊貼"。把"穿貼"變為"緊貼"之後,"通透"的筋骨伸拔和"緊貼"的肌肉平附便體現在樁功的勁訣之中。現在既然有更科學的說法,原話當然可以不用了。
我承認我對《內功四經》的判讀是離經叛道的--既"篡改"了經文,又否定了傳統說法,所以在下把《內功真傳》整理為《內功神運經的行為,將揭開《內功真傳》流傳史上破天荒的最異世駭俗的壹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簡直等於拆了古建築的磚又砌了壹堵仿古形式的墻,這在虔誠的文物保管員眼裏無疑是"勢可忍孰不可忍"的破壞行為。我已料到此舉必將受到傳統衛道士的嚴厲抨擊,對此我將不意外也不後悔。
在不少人眼裏,古人的遺文神聖不可侵犯,古人的墨卷只能燒高香供起來仰視,壹個字都 改動不得,更不應該持半點異議,對此,我實在無法贊同。
我認為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有益於現實和能夠服務於現實。時代在前進,社會在變革,科學在發展,經典也必須與時俱進,或者說,必須根據時代需要對經典做出新的解釋,只有這樣,過去的經典在現在依然經典。那種壹味尊古讀經把古代經典原封不動地套在現代學科學術頭上的想法與做法顯然是不明智的,因為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止也不會倒轉退回到過去的年代,神奇的木牛流馬不可能在今天的高速公路上與汽車並駕齊驅。學術也壹樣,如果它依舊可以指導人們的行動,那麽它依然可以是人們手中的工具書;如果它已經成了純粹的文物,就讓它長眠在博物館裏,而從行動的視野中消失吧。
三、重訂《內功經》
內功真傳。脈絡甚真;前任後督,行氣滾滾;井池雙穴,發勁循循。龜尾升氣,丹田煉神,氣下於海,光聚天心。千變萬化,不離根本,得其奧妙,方嘆無垠。
內功之基,始於工樁,握其大要,綱舉目張:頭正而起,肩平而順,胸出而閉,足堅而穩。脊豎而拔,肋開而張,膝曲而伸,襠深而藏。
內功呼吸,平和從容,吸入呼出,勿使有聲。下收谷道,上提玉樓,吐故納新,下氣於腹。
內功之勁,如弓張弦,如水充滿,如風鼓帆,氣調而勻,勁松而緊,緩緩行之,久久功成。
內功之理,不玄不虛。內功行之,非易非難。神化大謬,輕慢不賢,心領神會,自知底端。
四、重訂《神運經》
以神帥氣,以氣帥形,氣隨意轉,形隨氣騰,意動神馳,神往氣升。靜則飽滿,動則奔湧。
伸可成曲,住也能行,曲如伏虎,伸比騰龍。行住無跡,曲伸潛蹤,翻猛虎豹,轉疾隼鷹。身堅似鐵,法密如籠,門有變化,法無定形。前後有序,左右分明,遠則追擊,近則接迎。高低任意,長短縱橫,如火如電,如水如風。
仆技之作,剛柔皆能,高山落石,弩箭離弓。如球如輪,滾滾不停,有感皆應,見機出鋒。不及先進,過位不停,因形就勢,拆毀無情。
莫知而達,不思而作,應變自如,源於直覺。超乎行為,出自本能,內功神運,理亦平平。
五、《內功經》解讀
傳統武術內功的修煉,與人體經絡密不可分。撮要而言之,內勁是內氣通過貫穿相互對立的壹陰壹陽兩條經脈循環流註而產生,並循經過穴由近及遠層層傳導的。例如小周天功,內勁是內氣通過貫穿任督二脈循環流註而產生,然後經曲池過肩井雙關凝於手部而表現出巨大的能量的。
內氣循經絡運行,並可以在各個不同的部位凝聚。內氣凝聚的部位不同,作用效果也就不同。體態的變化可以影響內氣的變化,內氣的變化可以影響心態的變化。所以脊椎上拔則內氣上升,腹膈下沈則內氣下降,內氣凝聚於頭腦則應變莫測,內氣凝聚於丹田則心平氣和。
內功運動的原理和法則,不外乎陰陽轉換相輔相成的運動。不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形動還是可以感知而不可捉摸的意動,概莫能外這個原則。傳統武術及傳統養生功的真氣周天運行如此,軌跡拳學的軌跡運動同樣也如此--周天運行是意動,軌跡運行上形動,壹隱壹顯,壹明壹暗,可謂異曲同工,殊途同歸。壹旦明白了內功的原理和原則,妳就不能不感慨傳統內功的功法是人體科學的奇跡。
內功的修煉最好由站樁開始。樁架千變萬化,形或不類,但是樁架的大形卻的壹定的規範。頭要端正,背要豎直,肩要平順,領要挺拔,胸要涵虛,肋要開張,腰宜平直,腹宜微收,臀胯要開張,襠部要收斂,腿膝要有彈性,足底要穩健。這些都是站樁必須遵循的原則。
內功修煉時的呼吸,要心平氣和,從容不迫,要輕柔得自己都聽不到自己的呼吸的聲音。下要提肛,上要拔頸,呼吸要采用腹式呼吸的形式,深長勻細地緩緩進行。
站樁是要講究勁意的,間架要軸向對爭,節節拔伸;勁力要通貫,大形要飽滿,氣勢要莊嚴。呼吸經過調整訓練達到特殊的要求,樁態由松樁到緊樁再到動樁,壹步壹步紮紮實實地修煉,久而久之,不知不覺中就能大功告成。
武術內功的原理既不神秘也不復雜,內功的具體修正,要說難也不是太難,但是若不痛下壹翻功夫也真是不容易達到目的。所以有意無意的神化內功是錯誤的,但是否認內功實修之作用的觀念也是不對的,內功的存在和通過實修證得的是怎樣的情形,只有通過身心的實證來認知和獲得,除此之外,別無二途。
六、《神運經》解讀
神、形、氣、力隨因(不僅僅是"感")而生,自然而然,毫不勉強。形、勢、氣、力不謀而合是內功達到神運階段的征兆。
壹個人的內功達到了神運階段,則他於行走坐臥之中皆可因敵而動,因敵制勝,犯者立仆,擋者立摧。
比思想還快的反應出自本能。比判斷更準確的行動出自直覺。當人的原始生存體系被激活之後,壹旦神識直覺到危險迫近則生存體系自動啟動度神速運轉,直截了當地將危機解除。內功神運的看起來不可思議的神奇現象,說到明白處,不過是人體的生存體系照地事,按照原始的法則解決現實的問題而已。
七、內功的形動功法
讓身體逐節逐層凹凸次序傳導,循園運動,即內功的形動練法。實踐證明通過形動練習,即使是對經絡和內氣壹無所知的人,也完全可以通過渦園切換出自身的功力。這似乎說明,切實的形到勢到力到要比壹味的意到氣到更具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