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目前我國比較有名的國畫大師有誰?

目前我國比較有名的國畫大師有誰?

範曾,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書畫家、詩人,1938年生,江蘇南通人,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文學院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劉旦宅,教授。浙江溫州人。建國後,在上海市大中國圖書局、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繪畫。1985年後任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擅長中國古典著作人物畫。所繪《紅樓夢十二金釵》郵票,曾獲1981年全國郵票最佳獎。1985年獲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頒發的《中國體育美術展覽》榮譽獎。作品有《劉旦宅聊齋百圖》、《石頭記人物畫冊》等。

陳佩秋1922年12月生,女,河南南陽人。字健碧,室名秋蘭室、高華閣、截玉軒。 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畢業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擅長中國畫 。作品有《天目山杜鵑》;《水佩風裳》入選第三屆全國美展;《紅滿枝頭》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 。

劉文西, 1933年生於浙江省嵊州市長樂鎮水竹村,1950年在上海進入陶行知先生創辦的“育才學校”學習美術,1953年入浙江美術學院,受潘天壽等先生教導,1958年畢業後到西安美院工作至今。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有突出貢獻專家。第六屆全國文聯委員,全國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文代會代表,全國美協第壹屆中國畫藝委會委員、歷屆全國美展評委會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 原西安美院院長

黃胄,著名中國畫畫家、收藏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曾任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原輕工業部工藝美術公司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生於江蘇徐州,13歲從師鄉賢錢食芝學習傳統山水畫,16歲入上海私國畫大師李可染影集(13張)立美專師範科學習。1929 年以優異的成績入杭州西湖國立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林風眠、法國名畫家克羅多兩位教授,研習西畫。1943 年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從事中國畫教學、創作。1946 年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同時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

周思聰(1939~1996),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 周思聰、盧沈合作《周恩來和清潔工》

中國著名女畫家。天津市寧河縣人。1955 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1958 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得到李可染、蔣兆和、葉淺予、劉淩倉、李苦禪、郭味蕖等諸位名師指點,1963年畢業後分配到北京中國畫院(今北京畫院),為北京畫院壹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謝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後以字行,晚號壯暮生,齋名魚飲溪堂、杜齋、煙江樓、苦篁齋。江蘇常州人。擅長書法、緩畫及古書畫鑒定。歷任上海市文物保護委員會編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館顧問,中國美協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國家文物局全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組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等。著有《敦煌石室記》、《敦煌藝術敘錄》、《水墨畫》等,編有《唐五代宋元名跡》等。

程十發(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上海松江人。名潼,齋名曾用步鯨樓、不教壹日閑過齋,後稱三釜書屋、修竹遠山樓。幼年即接觸中國字畫,但給他印象之深莫過民間藝術。1941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系。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舉辦個人畫展,1949年後從事美術普及工作,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員,1956年參加上海畫院的籌備工作,並任畫師。長期任上海畫院院長,是壹位成就斐然、中外盛譽的藝術家。

吳冠中(1919—2010),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壹;吳冠中終生致力於油畫民族化及中國畫現代化之探索,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他執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達了民族和大眾的審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國內外已出版畫集約40余種,文集10余種;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來楚生(1903—1975),原名稷,號然犀。浙江瀟山人。是詩、書、畫、印四絕的著名藝術家。其畫清新樸茂、筆墨簡練、格調雋逸,在現代花鳥畫壇上獨樹壹幟。書法拙中寓巧,草書和隸篆最為人稱道。

錢瘦鐵(1897——1967)名崖,壹署崖,以字行,壹字叔崖,號瘦鐵,別號數青峰館主、天池龍泓齋主等,曾被譽為“江南三鐵”(吳昌碩稱“苔鐵”、王冠山稱“冰鐵”)之壹。生於清光緒 二十三年(1897年),無錫縣鴻聲裏人。早年家境清寒,14歲入蘇州漢貞 閣碑帖鋪當學徒,得識鄭文焯、吳昌碩、俞語霜等名家,向他們學習書 法、篆刻和繪畫。鄭曾為其書齋署名“瘦鐵宦”,故自號瘦鐵。19歲自 蘇至滬鬻藝謀生,是吳昌碩主持的“題襟館”書畫會會員。當時他的篆 刻已為人稱譽。 民國11年(1922年)3月,應日本名畫家橋本關雪之邀赴日本,在京都 舉辦個人書畫篆刻展覽,備受贊賞。日本篆刻家耄宿長尾甲為他在日本 出版的《瘦鐵印存》題詩雲:“六書繆篆費經營,金薤琳瑯布字精。腕底 籀斯奔赴處,操刀戛戛自然成。”

陸儼少(1909-1993)又名砥,字宛若,齋號“就新居”、“晚晴軒”等,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無錫美專學習國畫,同年從王同愈學習詩文、書法;次年師從畫家馮超然;並結識吳湖帆,遍遊南北勝地;1947年舉辦個人畫展;新中國成立後任上海畫院畫師,1957年錯劃成右派,“文革”中遭迫害;1979年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畫院院長等職;

李苦禪(1899年01月11日—1983年06月11日)原名李英、李英傑,號勵公,山東高唐人。自幼家貧,在民間繪畫藝人影響下學畫。1919年入北京大學附設的“勤工儉學會”(又名法文專修館)半工半讀,同時在北京大學附設的“業余畫法研究會”向徐悲鴻學習素描與西畫。1920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中文,1922年轉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學習。期間,常靠晚間拉洋車維持生活。為此,同學林壹盧贈其“苦禪”二字為名(苦,即苦難的經歷;禪,古稱寫意畫為禪宗畫)。1923年拜齊白石為師學國畫,成為齊門第壹名弟子。白石老人贈其手書雲“苦禪(第畫筆及思想將起余輩,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認為“英(苦樣)也過我,英也無敵,若老死不事大名,是無鬼神矣”。1925年於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後任北京師範學校美術專科國畫教員,1930年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抗戰初期辭職寓居北京。因平日與愛國誌士交往甚密,壹度被捕入獄,在獄中堅貞不屈。1946年任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附屬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後任該院國畫系教授。擅大寫意花鳥畫,作品繼承民族繪畫優良傳統,並融中西技法為壹爐,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魚、雞、鷹等為題材,具有筆墨厚重豪放,氣勢磅礴逼人,意態雄深縱橫、形象洗練鮮明的獨特風格,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範,長屏巨幅更為世人所矚目。

潘天壽(1898-1971),浙江寧海縣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頤、阿壽、雷婆頭峰壽者等。平生積極從事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工作,為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為培養美術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貴的貢獻。解放後,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浙江分會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教授等職。

傅抱石(1904~1965),漢族,江西省新余縣人。我國著名畫家,國畫大師。“新山水畫”代表畫家。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

石魯(1919-1982),1919年12月13日生於四川省仁壽縣,原名馮亞衡。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山水、人物、花鳥畫家,長安畫派主要創始人。

葉淺予 (1907.3.31 -1995)浙江桐廬人,從事畫教學和以舞蹈、戲劇人物為主的國畫創作,中國漫畫和生活速寫的 葉淺予奠基人。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美院教授。擅人物、花鳥、插圖、速寫等。曾為矛盾小說《子夜》、老舍劇本《茶館》等書插圖,出版個人畫集多種。 創作長篇漫畫《王先生》、《小陳留京外史》、組畫《天堂記》等,著有《畫餘記畫》和《十年惡夢錄》 。

蔣兆和(1904—1986)被稱為20世紀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壹代宗師,中國現代畫壇獨領風騷的藝術巨匠。 蔣兆和學貫中西的代表作《流民圖》,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壯,以渾厚有力的筆觸揭示了大師至真至善的人性,傾泄著對戰爭的憤怒,表達了對正義與和平的呼喚,為現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在世界藝壇上確立了光榮的地位。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漢族,生於中國江蘇宜興屺亭橋。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範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先後留日、法,遊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

前四個是現在還在世的非常有實力的書畫家,後面的都是解放後曾經叱咤畫壇的壹代宗師,或者是業界公認的大畫家。我還有歷朝歷代的書畫家的資料和高清大圖,如有需要可以加我QQ645479773。大家***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