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三黃支竹丸簡介

三黃支竹丸簡介

目錄1拼音2概述3三黃支竹丸底卷內外傷辨證3.1處方3.2制法3.3用法用量三黃支竹丸3.4功能主治3.5摘錄4《嬰兒保健小結》卷九三黃枳術丸4.654 38+0處方名稱4.2組成4.3功能主治4.4三黃支竹丸用法用量4.5制法5參考資料附件:古籍中的三黃支竹丸

概述三黃支竹丸是壹個方劑名稱,同名方劑大約有兩個。

3.三黃支竹丸底卷內外傷辨證3.1處方枳實(麩炒)五元,黃連(酒洗),燉大黃,炒神曲,陳皮,白術各壹兩,黃芩二兩[1]。

黃芩60g黃連(酒洗)大黃(濕紙燉)神曲(炒)陳皮白術各30g枳實(麩炒)15g。

3.2制備方法中,將藥物研磨成細粉,湯中浸泡的蒸餅為丸,大小為綠豆的兩倍[1]。

3.3三黃支竹丸用法用量每服50丸,開水沖服[1]。

3.4功能主治三黃支竹丸書底“內外損傷的辨證論治”有消食清熱的作用。治肉面食,辣稠,悶而亂。

治療肉區停滯,腹脹疼痛,吸酸,腹瀉的人。

3.5摘自《內傷外傷論》。

4《嬰兒保護小結》卷三九方劑黃枳術丸4.1方劑三黃枳術丸

4.2成分枳實(面炒)5元,黃連(酒浸炒)65438±0兩,大黃(濕紙燉)65438±0兩,白術65438±0兩,黃芩5元。

4.3功能主治《嬰兒護理紀要》第9卷第3部分黃枝珠丸,用於指傷處肉濕面有刺鼻稠厚之物,導致鼻塞不適。

4.4三黃支竹丸用法用量:每次50粒,白湯送服。傷的臨時量是多少,加減吧。

4.5準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