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蘇軾、李道元個人資料。

蘇軾、李道元個人資料。

史書中沒有記載道元的出生日期。據後人推測,可能生於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或燕興二年(公元472年)。他是北魏傑出的地理學家。

李道元是北魏範陽(今河北省涿縣)人。出身官宦家庭,父親範麗是平東將軍、青州刺史。李道元也曾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陽(公元495年北魏都城南遷於此)任中央大員,並多次出任地方大員。歷任冀州(今河北省薊縣)鎮文化教育長、廬陽縣(今河南省魯山縣)太守、東荊州(今河南省唐河縣)刺史、河南(今洛陽)刺史。

李道元在為官期間,以“嚴而猛”著稱。相當被強人和皇族討厭。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李道元在出使關雎途中,永州刺史鮑曉受汝南王慫恿,派人圍攻李道壹行於銀盤驛館(今陜西臨潼縣東)。亭子在山上,沒有水吃。挖了十多英尺,還是沒有水。最後疲憊不堪,和弟弟道俊以及兩個兒子壹起被殺。

李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喜歡觀光。他和父親在青州的時候,曾經和朋友遊遍山東。做官之後,去過很多地方。每到壹個地方,都要遊覽當地的名勝古跡,關註水流地形,追根溯源,業余時間閱讀大量地理著作,逐漸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他壹生對中國的自然地理進行了大量的調查、考證和研究,寫出了地理巨著《水鏡註》,為中國古代地理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水鏡》成書於三國時期,是壹部專門研究河流和水路的書,記載了中國137條主要河流。原文壹萬多字,文字相當簡短,沒有說清楚水道的來龍去脈和細節。李道元認為,古籍應該在現有地理條件調查的基礎上進行考證,然後盡可能詳細、準確地記錄頻繁變化的地理面貌。在這壹思想的指導下,酈道元下決心詮釋水鏡。

李道元在詮釋水鏡的過程中,十分註重實地考察和調查。同時他也看了很多前人的作品,看了很多詳細的地圖。據統計,李道元寫《水經註》時查閱了437種書籍。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李道元終於完成了他的名著《水經註》。《水經註* * *》有四十卷(原書在宋代遺失五卷,今仍為四十卷,後人改編),三十余萬字,是當時史無前例的地理學巨著。它名義上是對水鏡的註解,實際上是在水鏡基礎上的再創造。書中描寫了1252條河流,比原著多了近1000條,文字增加了20多倍。內容比原來的水經典豐富多了。

朱的寫作風格不同於和的地理。它以水路為綱,詳細描述各地的地理概況,開創了古代綜合性地理著作的新形式。《水經註》涵蓋範圍很廣。從地理上來說,李道元雖然生活在南北朝對峙時期,但他並沒有把視野局限在北魏統治的壹個角落,而是抓住了江河水道這壹自然現象,對全國地理形勢進行了詳細的記錄。不僅如此,書中還談到了壹些外國的河流,可見作者對外國地理也很關註。在內容上,該書不僅詳細記述了各條河流的水文情況,還全面描述了各流域的其他自然現象,如地質、地貌、土壤、氣候、物產民俗、城市興衰、歷史遺跡、神話傳說等。因此,《水鏡傳》是六世紀前中國第壹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水經註》是壹部極具科學價值的地理學巨著,也是壹部獨具特色的山水遊記。李道元以飽滿的熱情、蒼勁的文筆、細膩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祖國壯麗的山河,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贊美。李道元壹生著述甚豐,包括《水鏡筆記》、《十三誌》、《七約》。然而,只有關於水鏡的筆記流傳了下來。

蘇軾(1037 ~ 1101),北宋人,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66歲。南宋時,高宗在位六年,賜太師追謚號“文中”。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漢族,是父親蘇洵的第五子。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散文家、詩人,豪放派詩人的代表。嘉祐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中進士。授大理為判官,簽書鳳翔府。熙寧二年(1069),父喪制期滿返朝,狀告朝廷為法官。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實施新法,自謀職業,為杭州將軍判刑。遷密州(今山東諸城),遷徐州。元豐二年(1079),卷入烏臺詩案,負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使輔,被置於此州,不得簽書、公文。皇太後哲李宗來朝,復為郎峰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他轉任禮部大夫;任期結束前,除日常生活外,移至中書舍人處,移至翰林學士處,知聖旨,知禮部貢品。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後改知潁州、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從政,先後被貶至惠州(今廣東惠陽)、儋州(今海南儋縣)。惠宗即位,回到北方以求寬恕。元(1101)卒於常州(今江蘇),享年66歲,葬於郯城縣(今河南郟縣)。何、其父蘇洵(1009 ~ 1066)、其弟蘇轍(1039 ~ 112)三人都以文學聞名於世,並稱“三蘇”。與漢末“曹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相同。“三蘇”是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其中三家(分為唐二家、宋六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政治上屬於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