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第二子,助父斬蛟鎖龍,築堰平患,蜀人奉為灌口二郎神,祠祀不絕。亦稱為灌口二郎。
●隋代嘉州太守趙昱斬蛟定患,後又顯靈平定水災,民感其德,立廟灌口,奉為二郎神。亦稱為灌口二郎。
●《西遊記》與《封神演義》中記玉皇大帝外甥楊戩,神通廣大,曾誅六怪、劈桃山,號為灌口二郎。
●晉鄧遐為襄陽太守,斬沔水蛟除患,鄉人立廟祠祀,因嘗為二郎將,後尊為二郎神。
●相傳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二子獨健,曾率天兵救唐明皇於危難之中,是佛教護法神之壹。毗沙門天王有五子(壹說四大天王各有九十壹子)張政烺引述不空《毗沙門儀軌》。所載獨健率天兵救援安西事,指出二郎神就是這個獨健,認為這樣就可以解釋二郎神在早期的雜劇為什麽和哪咤關系密切,因為哪咤是多聞天王毗沙門第三子,和獨健是兄弟關系。他還特別談到了獨健手中的金鼠與二郎神的細腰犬之間的聯系。
《封神演義》楊戩形象與上述種種二郎神似乎都有勾連。《封神演義》敘楊戩出場,說他“肉身成聖,封清源妙道真君”,這顯然來自趙昱的封號。第47回敘楊戩戰趙公明,“暗將哮天犬放起,形如白象”,這只哮天犬是二郎神的標誌之壹,《西遊記》小說和雜劇都曾提到,與孟旭和趙昱不無幹系,當然也有可能如張政烺所說是由獨健的金鼠衍化而來。《封神演義》第55回又說楊戩為追怪物入壹石穴,取得三尖兩刃刀和淡黃仙袍,並收了兩個金毛童子為徒,這也是二郎神的標誌性特征,《西遊記》小說中的二郎神持的即是三尖兩刃刀,《二郎神鎖齊天大聖》雜劇也提到細犬和三尖兩刃刀;淡黃仙袍顯系借自孟旭像;《西遊記》雜劇第十六出有唱詞雲:“郭壓直把皂鷹擎,金頭奴將細狗牽。背著弓弩,挾著彈丸。”金毛童子即是此處的金頭奴;甚至楊戩追怪物入石穴似乎都有李冰和趙昱入水斬蛟的影子。
劉逸生撰文稱《封神演義》對楊戩的描寫有壹個逐步明晰的過程,壹開始作者並不以楊戩為二郎神的。這是頗有見地的意見,但筆者願意指出,這並不意味著那些與二郎神相關的描寫都是後來的補筆,或許作者正要如此寫出楊戩的生命成長史呢。另外,《封神演義》描寫了數位具有怪眼的人物(譬如聞仲、殷郊、溫良、馬善和呂嶽都有三只眼;高明是千裏眼;楊任的眼眶內長有雙手,手上有可以透視地底的雙眼),大概為避免過多的重復,又或者僅因為作者在糅合多種二郎神說法時有所偏重,所以《封神演義》沒有突出描寫楊戩的三只眼(這是二郎神的最為重要的特征),但是楊戩“即運神光,定睛觀看,已知袁洪化為怪石”(第92回)這句話依稀可見第三只眼的痕跡,也更加證實二郎神是楊戩形象的主要淵源。
至於《封神演義》為何要以楊戩為二郎神,各家解釋不壹。胡適認為歷史上的楊戩是壹個刮地皮的人物,宋時二郎神崇拜最盛,每逢他的誕辰,善男信女都要負壹塊土到他的廟裏去作禮物,與刮地皮的行徑相類,故而楊戩可以與二郎神相混。容肇祖引述了這個意見後卻另有解釋,他說二郎神的必需祭品是羊,每羊過城得納稅五百,羊與楊同音,指二郎神以代楊戩,這可能是敢怒不敢言的老百姓所用的諢號,歷久這二郎神便真的說是楊戩了。李嘯倉《平話中的二郎神》壹文則引話本《勘皮靴單證二郎神》和《夷堅誌》的兩條記載,推測它們可能是“小說作者憑空虛造之所本”。其實,二郎神姓“楊”,應是受了楊姓神靈傳說的影響,極有可能就是楊四將軍傳說的影響所致,至於名“戩”,筆者覺得有可能由“獨健”之“健”訛化而來。換言之,“楊戩”這個名字極有可能也是用兩種二郎神傳說拼合而成的,不壹定要和歷史上的楊戩聯系在壹起。
總之,楊戩形象是《封神演義》作者在采納多種二郎神傳說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他的許多特征都可以因此得到解釋。但正如本文在下面即將要談到的那樣,這個形象尚另有淵源。
楊戩與孫悟空
[編輯本段]
即便是粗粗讀完《封神演義》的讀者也不難察覺楊戩和孫悟空的諸多相似,筆者以為,之所以會如此,多半在於楊戩的二郎神身份,因為在有關二郎神和孫悟空形象的早期材料裏,雙方就存在密切關系。以下,本文首先要指出楊戩與小說《西遊記》裏的孫悟空的諸多相似之處,然後追溯造成雙方這壹系列相似的原因,從而說明《封神演義》楊戩形象的塑造與孫悟空形象有壹定的淵源關系。
楊戩在《封神演義》裏的活躍表現很容易讓人想起《西遊記》裏的孫悟空,或許可以這麽說,楊戩就是《封神演義》裏的孫悟空。
從宏觀的小說敘事框架來說,雙方的相似是不言而喻的:孫悟空是取經集團的開路者,壹路降妖除魔,是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得力助手,楊戩則是伐紂義軍的先行官,壹路過關斬將,是幫助武王攻入朝歌的先鋒大將;孫悟空最終肉身成佛,被封為“鬥戰勝佛”,楊戩最後也肉身成聖,被封為清源妙道真君。
就微觀的小說細節而言,楊戩與孫悟空的相似就更加多而明顯了,我們大致可以列出如下六項:
(壹)楊戩和孫悟空壹樣,也會七十二變化。《西遊記》第2回敘孫悟空願意“學壹個地煞變化”,於是“壹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封神演義》第40回介紹楊戩時說他“曾煉過九轉玄功,七十二變化,無窮妙道”,戲弄張奎(第86回)是其“無窮妙道”的最佳說明,小說也具體提到他變過花狐貂(第40回)、石頭(第54回)、五色雄雞和蜈蚣(第91回)以及白額斑斕猛虎(第92回)等。楊戩具有多少變化,各種二郎神傳說其實並沒有明確規定壹個數字,壹般只籠統地說他神通廣大,曾經化牛鬥蛟、收服牛魔王。推究起來,《封神演義》極有把握地說楊戩會“七十二變化”,恐怕多半出於“二郎神鎖齊天大聖”、“小聖施威降大聖”等故事的暗示,以為二郎神既然可以降伏孫悟空,至少他的變化指數不能少於孫悟空吧。
(二)與上述細節相關,楊戩往往可以鉆進敵手的肚子中,逼迫敵手就範,這與孫悟空經常在妖怪肚裏“翻跟頭,豎蜻蜓”有著驚人的壹致。在這壹點上,孫悟空至少先後令黑熊精、鐵扇公主、黃眉大王和青獅精大吃苦頭(分別見第17,59,66,75回)。《封神演義》***有三次這樣的描寫:第壹次是楊戩壹出場就鉆進花狐貂的肚裏,“把花狐貂的心壹捏,那東西叫壹聲跌將下來,楊戩現身,把花狐貂壹撐兩段”,大挫敵方銳氣(第40回);第二次是被馬元吃進肚裏之後,“楊戩用八九元功,變化騰挪之妙,將壹粒奇丹,使馬元瀉了三日,瀉的馬元瘦了壹半”(第60回);最後壹次是楊戩在朱子真腹內“把手在他心肝上壹摣”,迫使朱子真現出原形,跪伏周營(第92回)。通過在敵人肚子裏搗蛋戰勝敵人,這雖然不是孫悟空的專利性質的本領(《南遊記》裏的華光亦有這壹本領),卻是眾多的除楊戩之外的二郎神所不具備的,所以認為楊戩的這個特長是襲自孫悟空並不是毫無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