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四庫七閣的天壹閣與四庫七閣

四庫七閣的天壹閣與四庫七閣

七閣的建設,因地點、環境及各種因素條件的不同,分別進行了新建、改建和擴建等工程的實施,相繼完成,但均仿“天壹閣”構建之制。

首先蕆工者,則為熱河避署山莊之文津閣及圓明園之文源閣。《高宗禦制詩》四集(卷三十三,頁三十三)《月臺詩》曰:“天壹取閣式,文津實先構。”註雲:“命仿浙江範氏天壹閣之制,先於避署山莊構文津閣,次乃構文源閣於此。”

文津閣位於承德避暑山莊,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動工,次年夏建成;文源閣位於京郊圓明園,乾隆三十九年進行改建,在圓明園北部原有建築“四達亭”的基礎上“略為增葺為文源閣”(《高宗禦制詩五集:題文源閣詩》),次年繼文津閣之後建成,為北四閣中建成之第二閣;文淵閣建於乾隆四十年(1775),第二年完工建成。地址在紫禁城內文華殿後,閣名沿襲明代文淵閣之稱,藏貯著四庫館完成的第壹部《四庫全書》;文溯閣在北四閣中建造最晚,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動工,次年竣工。它位於盛京(沈陽)故宮的西部。

以上文津、文源、文淵、文溯四閣俱在禁地,為內廷四閣,亦稱北四閣。所有閣式,均仿範氏天壹閣之制為之。《高宗禦制詩五集:趣亭》(卷四十,頁三十)曰:“書樓四庫法天壹”句下註雲:“浙江鄞縣範氏藏書之所,名‘天壹閣’,閣凡六楹,蓋義取‘天壹生水,地六成之’為厭勝之術,意在藏書。其式可法,是以創建淵、源、津、溯四閣,悉仿其制為之”。

江浙三閣,文宗、文匯、文瀾三閣,亦仿範氏“天壹閣”之式為之。只是文宗、文匯因先禦賜《古今圖書集成》送藏,故預構建於先,而文瀾閣則在續繕三分《四庫全書》之後,始為建築。三閣皆於江南,故亦稱南三閣。《續金山誌》雲:“文宗閣在行宮之左,乾隆四十四年建。”[11]文匯閣建成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高宗禦制詩五集》(卷四,頁十九)《文匯閣疊庚子韻》:“天寧別館書樓聳,向已圖書貯大成,”註雲:“此閣成於庚子(乾隆四十五年)亦仿範氏‘天壹閣’之式為之。”文瀾閣始建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告竣於四十九年(1784),是因“玉蘭堂”改建而成。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諭:“杭州聖因寺後之玉蘭堂,著交陳輝祖(浙江巡撫)盛住(浙江布政使)改建文瀾閣,並安設書格備用。伊齡阿(兩淮鹽政)、盛住於文淵等閣書格式樣,皆所素悉,自能仿照妥辦。”(《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上冊,頁85。)《杭州府誌:西湖圖說》亦雲:“近復於行宮之左建閣,儲藏《四庫全書》,賜名文瀾;東壁光昭與西泠淵映,永資津逮於靡涯矣。”(邵晉涵纂,乾隆四十九年刻本,卷壹,頁四十四)又《題文瀾閣詩》末聯雲:“範家‘天壹’於斯近,幸也文瀾乃得雙”(《高宗禦制詩五集》卷六,頁四)。至此,南三閣規“天壹”之跡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