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楊的人物事件。

楊的人物事件。

“大家要把社會上的各種批評看作是對復旦現狀的不滿,也要把這些批評看作是對我們學校更大的期望。”校長(1) ——楊院士,復旦大學校長

壹場因探險黃山迷路而引發的“黃山門”事件,激起了網民對復旦學子的質疑和譴責,也將百年名校復旦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事發壹周後,我第壹次公開評論黃山事件:“希望大家從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遇事要冷靜,遇事不要冷漠。”

黃山溫泉派出所24歲的警察張寧海在護送登山者脫離危險地帶時,從懸崖上摔下身亡。網絡、媒體和公眾質疑隊員對警察的犧牲過於冷漠,此事也在復旦大學引起巨大反響。大多數學生感到震驚,並表示哀悼。

楊說:“關於黃山事件,我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吸取教訓。事情發生的時候要冷靜,但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無動於衷。冷漠是指不管和妳個人有多大關系,妳都采取了高高掛起的態度,直到突破社會公認的道德底線。人不是電腦。人是有情緒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帶著情緒的,所有的情緒都必須在人類社會的道德底線之上。但要知道,情感不是情緒,而是大眾道德條件下應該具備的類似親情友情的真實感受。如果失去了情緒,就會用壹些看似理性的態度掩蓋自己真實的判斷,就會變成壹個冷漠的人。”對復旦的現實不滿意。

楊坦言:“我對復旦的現實並不滿意。我們有優良的傳統,從復旦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三四十年代就可以看出來。但由於市場大潮的背景,我們的精神層面有所下降。這些年來,我們學校,包括老師,領導,學生,越來越世俗化,這是不爭的事實。復旦大學應該有壹個精神風貌的轉變。大家要把社會上的各種批評看作是對復旦現狀的不滿,也要把這些批評看作是對我們學校更大的期望。說到精神修養,我想說,真正的學者首先應該是道德清白的,大學師生也應該首先使自己的思想‘清白’。”

楊對自己說,“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大學裏的各種活動。我壹直在問團學生會,輔導員,包括社團,看看他們平時的活動,考慮壹下對培養學生有什麽意義。我們在搞各種活動的時候,首先考察要培養學生什麽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給學生灌輸壹種思想:盡力做官,投機倒把。如果學生之間的選舉和社會上的選舉壹樣,對學生是壹種傷害。"

復旦黃山事件期間,互聯網在傳播消息和表達網民不滿方面表現出了巨大的力量。楊說,“互聯網是壹個現代化的工具。我不評論好壞。我把它當成壹種技術。大家都知道科技是壹把雙刃劍,比如核能。在技術主義盛行的時代,成功率在提高。妳搞導彈,我搞反導。純粹是技術主義,忘了人類世界還有精神和人文。”

他呼籲:“使用各種技術手段時,請認真考慮利弊。只有這樣,大家才會成為壹個不會讓社會誤導的人。”9月7日,在復旦大學2012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校長楊發表了重要講話,主題是“重溫大學常識”。強調每個大學生都不應該忽視永恒的常識。

1.什麽是大學?

這似乎是壹個簡單的常識性問題,但是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壹樣,很多人都會有壹些迷茫的想法。這裏引用蔡元培先生的壹句話,他曾經說過:“大學的目的是教授高深的學問,培養大師和人才,滿足國家的需要。”大學”教育工作者,培養人格的事業,只為灌輸知識,實踐技能,而不為理想,是機械的教育,不是為人的教育。”這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大學不是單純的“職業培訓機構”,而是培養人才、開展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發展的場所。

那麽為什麽坐在這裏的同學選擇上大學呢?妳為什麽選擇復旦?很多同學會解釋,只要自己和家庭條件允許,上大學是很自然的事情,高考成績能達標就報復旦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說到為什麽那麽多家長和學生認為,要想找到好工作,獲得好福利,就必須拿到好文憑。

其實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如果妳來復旦是為了升官發財,妳會被鄙視的。前輩們建設的復旦大學是壹所傑出的學府,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為我們創造了未來。

因此,楊校長在此提醒各位大學生,不要把大學當成壹個賣證書的機構,而要把大學當成壹個學習學術理論的機構,要能夠自主學習知識。不要過早加入社會競爭,以免因為攀比而影響自我評價。我們應該建立足夠的自信,理性地提升自己。

第二,在大學學習

至於大學生在大學應該學什麽,很多同學認為就是進入自己的專業,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這其實對教育是非常不利的。理科生必然會放棄對哲學和文學的興趣,從而失去在這壹領域取得成就的機會。另壹方面,文科生因為想避開復雜的東西,對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變得厭倦。所以學習壹定要打破不同知識領域學生之間的壁壘。

復旦的本科教育貫徹了“通識教育”的理念,這將是復旦實現這壹理念的最終目標。壹個優秀的學生,應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遠大的誌向,嘗試改變壹些東西,有極高的天賦和潛力。

第三,大學生的生存和生活

大學是個小社會,大學生每天都在校園裏學習生活。為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復旦早年提倡“學生自治”,引導學生遵守校規校紀。

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說:“大學與學習有關,影響終身學習,並將繼承幾千年的學習,創造未來的學習。終身學習始於學校,止於社會。”我們要始終相信,幾年後,無論妳將從事什麽樣的工作,通過復旦的培訓,妳都會擁有更合理的知識結構,更理性的頭腦,更勇敢的行動,更完美的人格。這是證明復旦和妳自己的時刻。不做,就是妳不夠努力,或者復旦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

楊校長在致辭的最後,感謝同學們對復旦的信任,感謝同學們把人生的起點給了復旦。同學們對復旦的選擇,也讓復旦的精髓得以延續。臺下也有很多其他學校的學生。他們在重慶大學就業信息網上了解到楊校長的演講,第壹時間趕到了演講現場。他們認為復旦是壹種永恒的精神,每個學生都應該珍惜自己現在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