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資料解釋了秦人的驍勇善戰,這體現出他們非常體格強健。(煩請采納下,謝謝啦!)
當居住在我們遼闊的中國土地上的人類還沒有進入文明社會的時候,在壹些水草茂盛的區域,散布著壹個個原始氏族部落,秦就是其中之壹。秦的祖先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壹個支系,以燕子為圖騰,作為他們部落的標誌。顓頊又稱高陽氏 ,與黃帝、帝嚳、堯、舜並稱為我國歷史傳說中的五帝。秦人的祖先叫女修 ,相傳她吞食了燕子蛋而懷孕,生了壹個孩子叫大業。這個傳說反映了當時秦人還處於"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那時,秦人部落還過著遊牧的生活,他們的活動區域大約在黃河下遊的東海之濱 。
到了大費作秦人部落首領時,他幫助著名的賢人舜調馴鳥獸,很有成績,舜便賜他為"嬴"姓,當時"秦"這個名稱尚未出現。大費還同大禹壹起治過洪水。治水成功後,大禹受到舜的誇獎,禹說:"這不是我壹個人能幹成的事,多虧有大費協助啊。"大費也受到舜的獎勵。公元前21世紀,黃河中遊地區出現了中國第壹個奴隸制政權--夏王朝,秦人便在它的控制之下。夏代末年,大費的後代費昌 脫離夏桀,投奔商族,並參加了商首領湯發動的推翻夏朝的戰爭。商朝建立後,費昌為湯駕車,其後代世世為商做事,社會地位比較高。這時,有壹部分"嬴"姓氏族來到黃河中遊,同商族保持著聯盟關系。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發動滅商戰爭,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定都鎬京(今陜西西安附近),史稱西周。西周建立不久,發生了壹件大事,幾乎斷送了秦人部落的命運。周武王死後,成王繼位。成王年幼,所以國政由大臣周公執掌。這時,以武庚為首的商朝殘余勢力發動了叛亂,包括"嬴"姓氏族在內的壹大批氏族部落均參加了這次叛亂。周公親自率軍兩次東征,徹底打垮了叛軍。平叛後,西周統洽者用極殘酷的方法懲罰參與叛亂的人們,其中壹個辦法就是將他們趕離故土,遷往他鄉,逐到遙遠的地方。秦人的祖先就是在這時從黃河中下遊被趕向西方荒涼的黃土高原,在周的西部邊陲"守邊"。秦人被征服後,社會地位壹落千丈,整個氏族都淪為奴隸,受西周奴隸主的驅使和奴役。因此,當西周勢力逐漸強盛,壹步步向東發展時,秦人部落被摒棄於西周統治中心之外,默默無聞地徘徊於茫茫的黃土高原,仿佛已被世人所遺忘。
秦人部落與西周奴隸主貴族的關系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在西周奴隸主眼裏,秦人就像牲畜、物品壹樣,可以買賣、贈送和賞賜。秦人的首領也常常被周天子征調去服役。傳說周穆王曾經到西方巡遊,同西王母相會於瑤池,最遠曾到達中亞和歐洲,為他駕車的就是秦的造父 。由於造父技術精湛,趕的車壹日千裏,很討穆王的歡喜,被封於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周孝王時,為了對外戰爭的需要,對養馬業十分重視。他聽說秦人首領非子 特別善於養馬,就把非子召來,讓他在汧水和渭水會合處(今陜西寶雞壹帶)的平原上主管養馬之類的事宜。由於非子對馬調教有方,馬群繁殖很快,周孝王對非子十分賞識,便將非子的異母弟成 封於秦(今甘肅天水附近),作為周王的壹個附庸,繼承嬴氏血緣,號稱秦嬴。所謂"附庸"就是還沒有資格向周天子直接進貢,只能附屬於某壹個諸侯。盡管如此,秦在這時的地位畢竟比以前高了壹點,周天子還允許秦人在"秦"這個地方築城,此後,"嬴"姓居民才正式被稱為"秦人"。
西周的西部邊境之外,有壹些少數民族部落,其中比較大的有"戎"、"狄"等,它們經常騷擾周的邊境,甚至入其境內掠奪財物和人口。在周王室強大的時候,根本不把秦人放在眼裏;當周王室衰落,在戎、狄進攻面前無力抵抗的時候,秦人才被重視起來。周宣王時,周王室為利用秦人抵禦戎、狄,就封秦人的首領秦仲 為"大夫"。秦仲受到周宣王的寵遇,非常賣命,率秦人向戎進攻,無奈力量單薄,屢遭失敗,最後在壹次伐戎戰鬥中,連秦仲自己也喪了命。秦仲死後,他的大兒子莊公 率兄弟五人帶兵繼續同戎作戰,取得壹些小小的勝利,被封為"西垂大夫"。盡管秦人在戎、狄的進攻面前沒有多少抵抗力,但對於周王室來說,秦人已經不再是從前那樣無足輕重了,他們的首領在西周末年被升為級別較高的"大夫",這反映了秦人正在發展和壯大,即將在中國歷史上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