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姓潘姓氏的由來

我姓潘姓氏的由來

起源始祖

(壹)始於羋姓

源於“羋”(mǐ )姓,出自春秋時楚國公族“羋潘崇”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公諱崇字道安,楚成王時大夫,穆王立,以其太子宮予公,使為太師,掌國事,環列之尹,楚國大治,有認楚公族後以字為氏,列公為潘姓始祖之壹。

潘崇家族由於受到楚王的特別恩寵,故發展特別快,其後裔子孫的足跡幾乎遍布楚國各地,在古籍中所記載春秋時代的潘氏名人,幾乎都是楚國的人物。

今天山東、江蘇、浙江、河南等地,皆有該支潘氏的後裔。

(二)以國為姓

以國名為姓,出於姬姓。

畢公高的小兒子季孫封邑在潘。

春秋後國滅,其子孫不以姬為姓而以國名為勝,奉季孫為潘姓始祖。

又,番,邾國也。

夫差取番者,番首姿,又音蒲。

還音煩,音盤者即潘氏。

(三)源於姚姓

源於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華後裔,是以國名為姓。

《史記》《中國姓氏》記載,舜帝生於姚墟,因姓“姚”,建都於潘地(今北京延慶)。

後將潘地移至今陜西省興平。

商王朝時期,舜帝後裔建有潘子國,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氏而姓潘。

(四)因地得姓

因地而得姓。

水在河南,住在潘水邊的人以水地名為姓。

下雒城西南故潘城,有以地為氏者[9]。

(五)鮮卑改姓

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改鮮卑破多羅氏為單姓潘[10]。

清康熙末年,臺灣岸裏大社(今臺灣省臺中市神崗)酋長阿穆歸順清廷,被賜姓為潘;光緒時,臺灣高山族相率歸化清廷,也被賜姓潘(這也就是臺灣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更多追問追答 ? 追問

追答

1、潘崇。

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2、潘 嶽(247-300):西晉文學家,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

以文學才華及“美姿容”而著名。

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辭華靡,與陸機齊名,世稱“潘陸”,並有成語“潘江陸海”可證。

其《閑居賦》《悼亡詩》為世傳頌,明人輯有《潘黃門集》。

亦稱為潘河陽、潘安。

“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應用的壹句話,用來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

這位潘安,就是晉代的大才子潘嶽。

3、潘 尼(約250-311):西晉文學家,字正叔,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官至太常卿。

與叔父潘嶽以文學齊名,世稱“兩潘”。

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4、潘 美(925-991):北宋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字仲詢,大名(今屬河北)人。

宋初,從太祖平定叛臣李重進,率軍滅南漢、南唐、北漢,其功居多。

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獨拔寰、朔、雲、應等州”,因攻遼時指揮失當,致名將楊業被俘絕食而死。

旋以業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

後加至同平章事(宰相)。

卒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謚武惠。

真宗鹹平(999)二年,配饗太宗廟庭,追封鄭王。

5、潘騫: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國英。

其從兄征伐, 屢建大功,在開寶年間,被封為武威將軍節度使,鎮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擁戴。

宋鹹平二年被追封為晉平王。

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為嗣。

(騫公40世孫潘朝法敬書)

6、潘大臨 宋代詩人,字邠老,黃崗人。

與弟大觀皆以詩名。

從蘇軾、黃庭堅、張耒遊,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 閬(?-1009):宋詩人,字夢空,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官至滁州參軍。

詩風清淺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遙集》。

8、潘 翼 宋代學乾,字雄飛,青田人。

貫穿諸子百家,著九域賦、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

王十朋自少從遊,每嘆不能竟其學。

9、潘季訓(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時良,號印川,烏程(今浙江湖州)人。

曾以禦史巡按廣東,行均平裏甲法。

並曾四任總理河道,總結出壹套治黃方法。

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壹覽》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際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

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求真理,提出“渾然壹體”、“見在真心”的理論。

著有《求仁錄》。

只給妳了十個,妳找幾個寫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