檗有壹個讀音bò。
壹、闡述
檗,漢語二級字,讀作檗(bò),形聲字,木為形,檗指黃檗,是壹種落葉喬木。《司馬相如·子虛賦》等均有相關記載;〈名〉木名。即黃檗。也稱“黃柏”[cork tree]。蕓香科,落葉喬木,羽狀復葉,開黃綠色小花,木材堅硬,莖可制黃色染料,樹皮入藥。
二、古籍解釋
1、說文解字:黃木也。從木辟聲。博戹切;說文解字註:(檗)黃木也。本艸經之檗木也。壹名檀桓。從木。辟聲。博戹切。十六部。俗加艸作?。多誤為?字;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阨切,音伯。《說文》黃木也。《本草》檗,或作蘗。
2、《司馬相如·子虛賦》檗離朱楊。《張揖曰》檗,皮可染者。又小檗。《本草》陶弘景曰:子檗,樹小,狀似石榴,皮黃而苦。又《類篇》蒲歷切,音椑。槃也。從檗。蘗,非。
三、造句
1、主要種類:產東北的黃檗,又稱關黃柏;目的:優選功勞木中鹽酸小檗堿的提取工藝;目的篩選鹽酸小檗堿透皮吸收軟膏劑處方;小檗堿是中藥黃連的主要成分,具有降血脂的功能;目的建立三黃清火片中鹽酸小檗堿含量的測定方法。
2、黜陟幽明,承宣庶績,念念存戴高履厚,更須持茹檗嘗冰;目的測定萬氏牛黃清心膠囊中鹽酸小檗堿和黃芩苷的含量;在盆栽條件下,研究了接種VA菌根對黃檗實生苗生長的影響;小檗堿、吳茱萸堿和靛玉紅購自中國藥品與生物制品檢定所。
3、最早提出以看話頭悟道的是黃檗希運,之後有五祖法演再次倡導;結果峨眉野連根莖、須根、葉片和葉柄中,均含有生物堿和小檗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