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話的來源和歷史:漢以前,閩南地區為古越族原住民,到了中原漢族第壹次大災難--晉代永嘉二年(308年)的“永嘉之亂,五胡亂華”,中原仕族衣冠南渡,林姓、陳姓、黃、鄭、詹、邱、何、胡八姓率先入閩,帶來了中原的黃河、洛水流域當時的漢語(河洛話由此而來),形成了閩南方言的基礎,反映著隋唐以前漢語的特點。隨後的侯景之亂,669年固始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的隋唐漢語,固始王氏入閩建立閩國都不斷滲透融合在壹起,形成了現在的閩南話。以上入閩源流在各個福建大姓如陳氏,林氏,黃氏等的家譜都有詳細的記載。閩南方言保留下來的古漢語較多,因此被學術界稱為“語言的活化石”。閩南方言歷來為國內外語言學家所重視。 這對漢語古音的構擬,古籍的訓釋,漢語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