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漢語有壹種特殊的音變現象,請問叫什麽

漢語有壹種特殊的音變現象,請問叫什麽

叫兒化”是現代漢語語音系統中存在的壹種突出現象,也是廣大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語音現象之壹。趙元任認為“兒”是唯壹不成音節的後綴,呂叔湘說:“[後綴]加在名詞性成分或其他成分後面,構成名詞。讀時與前面合成壹個音節,叫做‘兒化’”。這是當今語言界上公認的壹種說法。但是這種說法也不是很正確:1、既然認為“兒化”中的“兒”是壹個後綴語素,那麽它就應該具有壹定的語音形式,既是是壹個音節或壹個語素,並且具有壹個壹致的構詞能力,但是回答是否定的。2、把“兒化”中的“兒”看作是壹個後綴語素,大都是因為歷史的或是方言的影響造成的,不考慮時地因素就違背了語言研究的基本規律。在漢語史上,從“兒尾”到“兒化”是壹個本質的變化, 而這種質變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在北方話中完成了。在現代方言中“兒尾”與“兒化”並存,應當區別對待。如果說現代漢語中仍有部分證據說明“兒”是壹個後綴語素,那也只能算是壹些特殊情況,不足以概括“兒化”的性質。

二、兒化的定義

詞尾“兒”本是壹個獨立的音節,由於它在口語中處於輕讀的地位,長期與前面的音節流利地連讀而產生音變,“兒”失去了獨立性,“化”到前壹個音節,只保留壹個卷舌動作,使兩個音節融合成為壹個音節,前面音節裏的韻母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變化。這種現象就是“兒化”。

兒化是韻母的音變結果,是伴隨脫落、增音、更換和同化的現象。音變主要表現在韻尾,其次是韻腹,對韻頭聲母沒有影響。

三、“兒”的語素身份

3.1、“兒”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兒”的語音形式是不足壹個音節的卷舌動作,它可以結合所附著的語言成分增加“小”、“喜愛”、“隨意”等附加意義,可見“兒”是音義結合體;而且“兒”也不可再分割,顯然符合語素的兩個條件——音義結合體和不可分割,應該將“兒”看作語素。

漢語的語素以單音節為主,因此,漢語的絕大多數語素與音節對應,即壹個語素就是壹個音節。漢語語素也有與音節不對應的現象,這有兩種情況。壹種情況是壹個語素對應不止壹個音節,這又分聯綿詞、音譯外來詞兩類。聯綿詞包括雙聲、疊韻、非雙聲疊韻、疊來表示壹個語素,分割開來則每個音節都沒有意義,此時語素的語音形式大於音節。另壹種情況是壹個語素不足壹個音節,合音詞中的語素即屬此類現象。合音詞是由語流中兩個相鄰的詞並合而成,並合後的詞包含兩個語素,比如“倆”是“兩”和“個”的並合,不考慮語體因素,則“倆”出現的地方“兩個”都可以出現,反之亦然。“倆”是兩個語素對應著壹個音節,此時語素的語音形式不足壹個音節。其他的合音詞還有“仨”、“甭”、“孬”、“啦”、“嘍”等。

3.2、“兒”是構詞要素。從在詞中所起的作用來看,“兒”也應該看作語素。

3.2.1、把現成的詞變成另壹個新詞。如:

(1)動詞兒化後轉化為名詞。如:吃→吃兒、蓋→蓋兒、墊→墊兒

在漢語中,動詞要轉化為名詞,可以直接由行為或過程範疇轉換為事物或實體範疇,也可以通過其他兩種方法:壹種是與另壹個詞根語素組合成復合詞,如“鋪蓋”、“扮相”;另壹種則是與後綴語素組合成派生詞,比如,“蓋子”、“蓋頭”。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兒”與“子”、“頭”的作用是相同的。

(2)形容詞兒化後轉化為名詞。如:幹→幹兒、短→短兒、彎→彎兒

由壹個名詞通過兒化轉化為另壹個名詞的情況相對來說少壹些,更為常見的是壹個多義詞兒化後壹個義項衍生出另壹個義項,不同的義項之間盡管存在著淵源上的聯系,但所表達的概念是不同的,寬泛壹點說,這也相當於由壹個詞轉化為另壹個詞。例如: 道~道兒、膽~膽兒、地~地兒、裏~裏兒、門~門兒

(3)名詞兒化後轉化為另壹個名詞。如:豆→豆兒、白果→白果兒

(4)量詞兒化後轉化為名詞。如:個→個兒、塊→塊兒、袋→袋兒

(5.4、在主要元音 i、 ü後面加上er[ ?r ]。包括原形韻母5個: i、in、 ing、 ü、ün。另外,兒化時舌尖元音-i[ ? ]和[ ? ]後加上壹個er,實際讀音是用[ ? ]替換了原來的韻母。

5.5、後鼻尾音韻母兒化時,除丟掉韻尾 -ng外,往往使主要元音鼻化。

普通話39個韻母,除本身已是卷舌韻母的er外,理論上都可以兒化,但口語中韻母e^、ou、 eng(把bo、po、mo、fo後 o看作是uo的省略。認為“甕”可以兒化比較勉強)未見兒化詞,實際只是35個韻母可以兒化。

六、兒化韻的讀音規律

6.1、以a、o、ê、e、u(包括ao、eao中的o)作韻尾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其讀音變化不太大,卷舌動作與其本身的發音沖突不大,所以兒化時直接帶上卷舌音色彩即可。其中,e的舌位稍稍後移壹點,a的舌位略微升高壹點即可。如:

a→ar:哪兒nǎr 、手把兒shǒubàr

ia→iar:葉芽兒yièyár、 錢夾兒qiánjiár

ua→uar:畫兒huàr 、浪花兒lànghuār

o→ou:粉末兒fěnmòr 、竹膜兒zhúmór

uo→ror:眼窩兒yǎnwōr 、大夥兒dàhuǒr

e→er:小盒兒xiǎohér、 硬殼兒yìngkér

ue→uer:主角兒zhǔjuér、 木橛兒mùjuér

ie→ier:石階兒shíjiēr 、字帖兒zìtiěr

u→ur:淚珠兒lèizhūr、 離譜兒lípǔr

ao→aor:小道兒xiǎodàor 、荷包兒hébāor

ou→our:老頭兒lǎotóur、 路口兒lùkǒur

iao→iaor:小調兒xiǎodiàor、 嘴角兒zuǐjiǎor

iou→iour:小球兒xiǎoqiúr 、頂牛兒dǐngniúr

6.2、韻尾音素以i、ü為主要元音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i、ü開口度較小,舌高點靠前,i、ü此時又是韻腹不能丟去,故與卷動作有沖突。處理的方法是先增加壹個舌面、央、中、中圓唇元音,再在此基礎上卷舌。如:

i→ier:鍋底兒guōdǐr 、柳絲兒liǔsīr 、玩意兒wányìr

ü→üer:ih 小曲兒xiǎoqǔr、 毛驢兒máolǘr、 有趣兒yǒuqǔr

6.3、韻尾音素為I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I的發動作與卷舌有所沖突,兒化時韻尾I丟失,在主要元音的基礎上卷舌。舌位在有的主要元音,由於受卷舌動作的影響,舌位向央、中方向後移。如:

ai→ar大牌兒dàpáir 、窗臺兒chuāngtáir

ei→er:同輩兒tóngbèir 、寶貝兒bǎobèir

uai→uar:糖塊兒tángkuàir 、壹塊兒yīkuàir

uei→uer:口味兒kǒuwèir 、壹對兒yīduìr

6.4、韻尾音素為n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為n的發音妨礙了卷舌動作,所以兒化的韻尾n音要丟失,在主要元音基礎上卷舌。原來舌位在前的主要元音,兒化後其音的舌位向央、中方向後移,主要元音妨礙卷舌的i、ü時,要增加壹個舌面、央、中、不圓唇元音,再在此基礎上卷舌。如:

an→ar:頂班兒dǐngbānr、 傳單兒chuándānr

en→er:虧本兒kuīběnr 、命極兒mìnggēnr

ian→iar:雞眼兒jīyǎnr 、路邊兒lùbiānr

in→iar:用勁兒yòngjìnr、 手印兒shǒuyìnr

uan→uar:好玩兒hǎowánr、 拐彎兒guǎiwānr

uen→uer:皺紋兒zhòuwénr 、開春兒kāichūnr

üan→üar:圓圈兒yuǎnquānr 、手絹兒shǒujuànr

ün→üer:合群兒héqúnr 、花裙兒huāqúnr

6.5、以舌尖前元音-I或舌尖後元音-I作韻尾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因其發音的開口度小,且舌尖已接近齒背或前硬腭,已妨礙了卷舌動作,故兒化時應將其變為舌面、央、中、不圓唇元音,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卷舌。如:

-i→er:找刺兒zhǎocìr、 柳絲兒liǔsīr

-i→er:樹枝兒shùzhīr、 找事兒zhǎoshìr

6.6、以nag為韻尾音素的韻母作兒化處理時,nag的發音部位在後(並不妨礙卷舌動作),但由於nag是鼻音,發音時口腔中沒有氣流通過,所以卷舌時就不能形成卷舌特點。故作兒化處理時要將nag音完全丟失,再在主要元音的基礎上卷舌。若主要元音妨礙了卷舌動作的話,就增加壹個鼻化的舌面、央、中、不圓唇元音,再在此基礎上卷舌。如:

ang→angr:茶缸兒chágāngr、 藥方兒yàofāngr

iang→ iangr:小羊兒xiǎoyángr、 菜秧兒càiyāngr

uang→uangr:竹筐兒zhúkuāngr、 門窗兒ménchuāngr

eng→(e上面小波浪)r:跳繩兒tiàoshéngr、竹凳兒zhúdèngr 、褲縫兒kùfèngr

ong→ongr:小洞兒xiǎodòngr 、抽空兒chōukòngr 、酒盅兒jiǔzhōngr

iong→iongr:小熊兒xiǎoxióngr

七、“兒化”的結構分析

7.1、把普通話中“兒化”作為壹種“音變”的語音現象來認識,這是正確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能對它們進行音節分析。

7.2、漢語音節結構分析中已經有了對卷舌元音成音節的結構分析。

7.3、雖然兒化音節目前缺乏規範,但從來沒有取消過兒化音節,而且很明確的作為壹個音節的“兒化音節”概念,有音節而無音節分析,壹般很難說的過去。另外,在書面上很少有兒化音節,但確實存在不少能區別詞性和意義,在書面上也要使用的兒化音節詞。

7.4、分析兒化音節結構確實比較復雜困難。因為兒化音節中存在大量的音變現象,但這只是技術問題,不能作為回避的理由。相反,正因為它復雜困難,在更必要深入研究分析。

7.5、更重要的壹點是通過對兒化音節的分析,可以澄清對兒化音節錯誤的認識和模糊不清的表述。

八、結語

“兒化”是現代漢語語音系統中存在的壹種突出現象,也是廣大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語音現象之壹。從現代漢語中“兒化”的語素身份、作用、音變規則及結構分析,簡單的討論了現代漢語中的壹些現象及問題。“兒化”是現代漢語語音中壹種突出的現象,有很多作用,是人們不能忽視的壹種語音現象。

[參考文獻]

⑴朱德熙 《語法講義》 商務印書館 1984

⑵呂叔湘 《呂叔湘語文近著》 商務印書館 1982

⑶呂叔湘 《中國文法要略》 商務印書館 1982

⑷趙元任 《漢語口語語法》 商務印書館 1979

⑸魯允中 《兒化現象壹例》 《中國語文》 1985 6

⑹李延瑞 《“兒化”性質及普通話兒化韻的發展趨勢》

⑺李立成 《“兒化”的性質新探》 《杭州大學學報》 1994 9

⑻劉雪春 《兒化的語言性質》 《語言文字應用》 2003 8

⑼宋玉柱 《關於“-兒”的語法性質》 《語文月刊》 1991 2

⑽林 燾 《北京話二話韻個人讀音差異問題》 《語文研究》 1982 2

⑾張學濤 《普通話“兒化”音變韻復的趨變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