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揭陽的歷史?

揭陽的歷史?

正確的說法是:(近)揭陽縣(相對於秦漢所建古揭陽縣而言)建於北宋宣和三年(1121),南宋紹興二年(1132)撤消,八年(1138)恢復,十壹年(1341)移治,直至1991年底由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這個提法,是各個版本的潮州、揭陽地方誌所提供的。事實上,為了應對方臘起義,當年全國邊遠地區建立的新縣壹大批,揭陽是其中壹個罷了。府縣誌都有相關記載,如《(乾隆)揭陽縣誌·事紀》:“宣和三年辛醜初,設揭陽縣”,“紹興二年壬子廢揭陽縣入海陽”,“十年庚申復設揭陽縣”。關於“宣和三年辛醜初”設揭陽縣,有壹“鐵證”,那就是潮陽東山白牛巖卓錫寺左現存的壹處宣和四年的摩崖石刻。其文雲:

清源陳康年季昌,揭陽張希傅作霖、希孟醇夫,番禺鄭員仲周,程江葉廷俊公鄭,長樂張書仲審言,潮陽黃與棣紹耿,宣和壬寅季春二日,同詣辟牛巖謁顛師,緬懷昔日韓公曾造其廬,徘徊孤寂而還。

這是唯壹可證宣和四年之前揭陽已經建縣的金石文字,彌足珍貴。裏面寫到的兩個揭陽人,即張希傅和張希孟(是不是兄弟不得而知),其中張希傅明、清府、縣誌都沒有載明他的裏籍,唯載其為宣和六年(1124)第四甲進士。阮元《廣東通誌》載為海陽人。有學者以為是“誤為”,其實不然。因為張氏也許是今庵埠壹帶的人(明嘉靖中以前屬揭陽),乃至阮元修省誌時,其籍已歸海陽(今潮安)所以記其為海陽人就不算“誤為”。至於諸府誌不載其裏籍,當因其中式時為揭陽人,編誌時已改為海陽,“不好說”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