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左右轉簡介

古籍中的左右轉簡介

左右轉為刺法術語。指針刺操作時的撚轉方向。《針經指南·氣血問答》:“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進,謂之左;大指往下退,謂之右。”即右手持針,當大指向前、食指退後,稱為左轉或外轉;大指向後,食指向前,稱為右轉或內轉。後世根據撚轉提出補瀉手法多種。左右轉參見撚轉補瀉:撚轉補瀉為針刺補瀉法之壹。原稱子午補瀉。是運用左轉右轉等撚轉動作以行補瀉的壹種方法。所謂左轉,是指術者右手拇指前進,食指後退,針身呈順時針方向旋轉;所謂右轉,是指術者右手拇指後退,食指前進,針身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壹般以左轉順陽為補法,右轉逆陽為瀉法。《標幽賦》:“迎奪右而瀉涼,隨濟左而補暖。”《醫學入門》:“從子至午,左行為補”;“從午至子,右行為瀉”。又有根據經脈走向不同而分左右轉。手三陽、足三陰、任脈,右轉順經為補;左轉逆經為瀉。手三陰、足三陽、督脈,左轉順經為補;右轉逆經為瀉。《問對》:“足之三陽,從頭下走至足;足之三陰,從足上走入腹;手之三陽,從手上走至頭;手之三陰,從胸下走至手。撚針逆其經為迎,順其經為隨。”在《金針賦》《神應經》等書中還有按男女、左右側、上下肢、陰陽經的不同而區分撚轉補瀉。

詳見百科詞條:左右轉 [ 最後修訂於2015/5/23 10:52:58 ***487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