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平方公裏。位於東南亞,在島的中心東南亞。【四面環海】海岸線長1440公裏。東北部是蘇祿海,東部是西裏伯斯海,南部是望加錫海峽,西部是爪哇海和卡裏馬塔海峽,北部是南海。東北是東起蘇祿群島,南至蘇拉威西島,西至爪哇,北至馬來半島。馬來西亞的最高峰在婆羅洲島,也就是島的東北端,沙巴州的哥打基納巴盧(馬來語:哥打基納巴盧),海拔4095.2米。婆羅洲島上有幾座山。從東北端的哥打基納巴盧山開始,壹組相連的山脈向西南延伸,另壹端在島的西南端,在西加裏曼丹的境內。整組山脈呈東北和西南走向,穿過島的中部。哥打基納巴盧山從伊朗開始。然後就是* * *山脈(穆勒):西加裏曼丹和中加裏曼丹的天然分界線。然後是施萬納河:它也是西加裏曼丹省和中加裏曼丹省的自然分界線。在這座山上,加裏曼丹省的最高峰Gunung Bukit Raya高達2278米,位於加裏曼丹省中部。在* * *山脈和Shwana山脈的交界處附近,有壹條Kapu Ashulu向西延伸,是馬來西亞西加裏曼丹和沙撈越的天然分界線。在婆羅洲的東南部,南加裏曼丹有壹座米拉塔斯山脈。【氣候】赤道氣團盛行,赤道多雨氣候。平均氣溫24-25℃,赤道穿過島的中部。如果婆羅洲島被赤道分成兩部分,妳會發現面積差不多。雖然在赤道上,但並不幹燥。即使在降雨量最少的地區Sangkulirang,年降雨量也是1625mm . 165438+10月至次年3月為多雨月份,7月至8月雨水很少。據統計,越往島的東邊,降雨量越少;內陸地區的降雨量比沿海地區多。【歷史】約465,438+04年(晉安皇帝隆安65,438+04年)早期中國接觸時期,中國對佛教佛法的憎惡是從印度獲得的。回國的路上經過南陽,有壹段提到葉婆提。根據歷史學家的意見,這個地方被認為是今天的婆羅洲。與中國最早的航海記錄出現在520年(梁武帝年)的梁書,當時在中國古籍中稱為波尼、裏坡,或稱波羅,後來演變為文萊,即現在的文萊將軍。在梁、隋、唐時期,裏坡派使者向中國進貢。直到宋代,這種接觸還在繼續。到了明朝,壹系列史無前例的官方航行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了,其中最著名的是鄭和七下西洋,有記載他曾兩次經過伯尼。約1375(明朝洪武8年),在14和15世紀,華人曾居住在雙溪京那巴丹甘,即現在的沙巴州那巴。據說明朝的使節威爾遜·平也是沿海地區的統治者——王公。約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中國人的活動逐漸轉移到島的西部,主要集中在壹些采金區,如龐蒂克和桑巴斯。近百名客家人抵達昆甸,可以說是開發這壹地區的先行者。1777年,中國人羅芳伯在婆羅洲島(今加裏曼丹以西)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個由中國人建立的* * *共和國——蘭芳* * *共和國。國家元首稱之為“總計制”。1820年(清道光元年),估計約有36000名中國人居住在這個礦區。1823(清道光四年)人數已達15萬。荷蘭殖民勢力從印尼蘇門答臘島北上至南婆羅洲後,開始嫉妒華人在金礦地區的利益,並利用手中權力限制華人移民和貿易,後逐漸減少,許多礦工被迫遷往沙撈越。【政治】北部為東馬來西亞全境,行政區域為沙巴和沙撈越,以及納閩聯邦領地。(第二大面積。
地圖的橙色部分。東馬來西亞,以前稱為北婆羅洲,是前英國殖民地,於1963年9月16日加入馬來西亞。沙巴和沙撈越之間是文萊,整個領土在婆羅洲島,包括鄰近的島嶼。(占最小面積,地圖綠色部分。馬來西亞的沙撈越、沙巴和文萊合稱為“北方三州”或簡稱“沙文沙”。地區* * *是196。
500平方公裏。在南部,加裏曼丹屬於印度尼西亞,面積539。
500平方公裏,分為東加裏曼丹、南加裏曼丹、中加裏曼丹和西加裏曼丹省。加裏曼丹在1949之前是荷蘭的殖民地。(占用面積最大,地圖黃色部分。)【經濟】島上經濟以木業為主,還有藤條等其他森林資源。這些礦物是黃金、鉆石、煤、石油和鈾。【人口】婆羅洲島人口分布不均,差異很大。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內陸人口稀少。居住在內陸的大部分人是當地的土生土長的大牙人,他們沿著河岸居住。【島上稀有生物】婆羅洲叢林中的黎明花或大花草屬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目前有16種,島上有3種,包括大花草屬凱氏體,直徑80厘米,是三者中最大的。還有大花草屬Pricei和大花草屬東姑阿德利尼較小的花朵。婆羅洲象犀鳥:馬來西亞的國鳥。猿長鼻猴雲豹婆羅洲灣貓婆羅洲犀牛
馬來西亞聯邦總面積329589平方公裏,人口1950多萬。分為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位於西馬來西亞,泰國南部的馬來半島上,東馬來西亞位於婆羅洲北部。兩匹馬默默的隔海相望,距離約1000公裏。東馬來西亞分為兩個州:沙巴和沙撈越。
參考:ocean wolf/travel/travel _ SIPA Dan
文萊
馬拉~ ~“婆羅洲奈”就是文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