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1、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壹種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

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壹邊操縱戲曲人物,壹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有時用方言),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天水等地農村,這種拙樸的漢族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

2、中國剪紙

中國剪紙是壹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2009年,中國剪紙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3、古琴藝術

古琴是最古老也是最純粹的傳統樂器。有著3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琴音樂,是中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代表。在古代稱作“琴”,還有“絲桐”、“瑤琴”等別稱。雖說“伏羲制琴”、”神農制琴”、“舜作五弦琴”的傳說不可信,但它的歷史確實是相當悠久了。

4、珠算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壹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壹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壹詞_最早見於漢代徐嶽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雲:“珠算_控帶四時_經緯三才”。

5、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幹支歷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6、中國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壹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撚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

7、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壹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裏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壹。以漢字為依托,是中國書法區別於其他種類書法的主要標誌。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8、京劇

京劇藝術博大精深,文戲武戲各美其美。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9、長城

長城,是古代中國的軍事防禦工程。這是壹堵高大,堅固,連貫的墻,用來限制敵人的行動。長城並非壹堵墻,而是以長城為主體,結合眾多城市、屏障、亭臺、標誌相結合的防禦體系。長城的建造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是發生於謝京(今陜西西安)。

10、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紀的北宋時期的中國人民發明的。印刷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曾對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史上壹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是壹種印刷方法,通過使用可以移動的金屬或膠泥字塊,來取代傳統的抄寫,或是無法重復使用的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