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千裏馬比喻什麽人

千裏馬比喻什麽人

千裏馬比喻有才華的青少年。

千裏馬比喻那些真正有實力,有胸懷,能成大事者,可以是得到重用的,即被伯樂發現的人才,可以是懷才不遇的,即還沒有遇到伯樂的人,自己還沒被發現,不過,是金子總會閃光,是千裏馬總會馳騁千裏!

千裏馬泛指壹般好馬。所謂“千裏”只是個虛數。因為現代人誰也沒有見過壹天能跑500公裏的馬,然而古代人卻在古籍文獻中多次提到他們的千裏馬實實在在跑出千裏距離。看來問題主要出在“千裏”這個長度上。

千裏馬壹詞,最早見於《楚辭·蔔居》:“寧昂昂若千裏之駒乎?”以後中國正史中多次提到千裏馬,如《史記·趙世家》:“繆王日馳千裏馬,攻徐偃王大破之。”歷史上的確有過名副其實的千裏馬,這些良馬可在壹個白晝內行進298.65公裏,達到當時長度概念上的“千裏”標準。

千裏馬的故事: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第壹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幹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壹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裏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裏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壹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

壹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壹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壹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麽。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壹匹駿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