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先秦時期是中醫方劑的初期,大多數方劑都很簡單,目前比較完整的是《五十二病方》《養生方》《雜療方》《雜禁方》這還是馬王堆挖出來的,很多只聞其名不見其文就不說了,至於傳說中的伊尹的《湯液經法》則是漢朝寫成的;
兩漢、三國及魏晉南北朝:扁鵲、倉公、仲景、華佗多數都有著作,但是流傳下來的也只有《傷寒雜病論》;這個時期比較有名的就只有《肘後備急方》《小品方》和《劉涓子鬼遺方》;
隋唐時期:這個時期大量方劑書出現,《隋書·經籍誌》記載,有方書256種,4510卷;其中《四海類聚方》壹書,在2600卷。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代表了隋唐方劑學最高水平,此外就是《外臺秘要》;
宋元時期:宋朝這壹時期主要是中央主持編修的幾本方劑書很有名,官修的《普救方》《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等集大成巨著,此外,許叔微《普濟本事方》、張銳《雞峰普濟方》、陳言《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嚴用和《濟生方》、王兗《博濟方》、蘇東坡及沈括《蘇沈良方》(沒錯,就是蘇大學士和沈大科學家)、楊土瀛《仁齋直指方》以及《旅舍備要方》等120余種;不過宋朝貢獻最大還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明清時期:先說官修巨著《普濟方》,這貨把所有見過的沒有見過的方劑都列出來了,據說有十幾萬個方劑,此外出現了第壹部方論專著——吳昆的《醫方考》;《本草綱目》也算是收錄方劑很多的了,超過11000個方劑;清時期出現了《醫方集解》和《成方切用》,陳修園《時方歌括》《時方妙用》《長沙方歌括》《金匱方歌括》及張秉成《成方便讀》,其中很多成了後世中醫的教材。
民國時期:民國時期思想碰撞的很厲害,西醫的觀念逐步盛行,中醫被逼入死角,雖然出了很多大醫家,醫理書汗牛充棟,但是方劑書就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