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元朝郭守敬的《授時歷》是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天文地理成就嗎

元朝郭守敬的《授時歷》是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天文地理成就嗎

《授時歷》的成就

我國古代對頒布歷法非常重視,它是皇權的象征。因此歷代頻繁改歷,致使元以前的歷法多達70余種。但由於歷法是衡量壹代天文學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所以隨著時代發展這些歷法多有不夠精確之處。元初本襲用金之《大明歷》,後發現有誤差,於是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世祖忽必烈著手改歷。“遂以守敬與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測驗推步於下,而命文謙與樞密張易為之主領。”經過郭守敬、王恂等人四、五年的努力,在實地科學觀測的基礎上,並參考前代歷法,終於編訂出了新的歷法 《授時歷》。《授時歷》取“敬授民時”之意,於至元十七年(1280年)頒布。此歷在當時“自古及今,其推驗之精,蓋未有出於此者也。”並打破我國古代或假托於黃鐘,或附會於易象的治歷習慣,全以晷影實測計算而得,開後世新法之源。

《授時歷》的卓越成就主要表現在“考正者七事”、“創法者五事”方面。考正七事:精確地測定了至元十七年(1280年)的冬至時刻;回歸年長度及歲差常數。即第壹年冬至到第二年冬至的時間為365日24刻25分。古時1天分為100刻,亦即1年為365.2425日,按現代的測定,壹回歸年的時間為365.24219日,與《授時歷》相比1年僅差0.00031日。如以小時計,即今測1回歸年為365日5時48分46秒,《授時歷》為365日5時49分12秒,相差26秒。現在世界通用的陽歷,即羅馬教皇格裏高利十世於1582年頒行的《格裏高利歷》與《授時歷》的測算完全相同,而前者比後者晚300多年;測定冬至日太陽的位置,認為太陽在冬至點速度最高,在夏至點速度最低;測定了月亮在近地點時刻;測定了冬至前月亮過升交點的時刻。亦即冬至時月亮離黃白交點的距離,並進壹步利用此數據測定了朔望日、近點月和交點月的日數;測定了28宿距星的度數;測定了24節氣時元大都日出日沒時刻及晝夜時間長短。

創法五事是:求出太陽在黃赤道上的運行速度;求出月亮在白道上的運行速度,亦即月球每日繞地球運行的速度;從太陽的黃道經度推算出赤道經度;從太陽的黃道經度推算赤道緯度;求月道和赤道交點的位置。

另外,《授時歷》還正式廢除了上元積年日法,采用了近世截元法,所謂“上元積年”是我國古代編歷的老傳統,“上元”就是在過去的年代裏,壹個朔望日的開始時刻和冬至夜半發生在壹天;“積年”就是從制歷或頒歷時的冬至夜半上推到所選上元的年數。歷法家為了找到壹個理想的上元,往往牽強湊合。《授時歷》不采用這種方法,而以至元十七年(1280年)作為推算各項天文數據的起點,即近世截元法,這是歷法史上的壹項重要貢獻。

《授時歷》是我國古代最先進的歷法,代表了元代天文學的高度發展。自頒行後,沿用400多年,是我國流行最長的壹部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