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三聖母大哥是誰?

三聖母大哥是誰?

二郎姓李不姓楊,大家受了封神榜的影響了.

三聖母大哥應該也只能是秦朝都江堰的開鑿者李冰長子.不過據1993年歷史學家考證,大郎二郎歷史上都無其人,李冰只有壹女.

兩千多年來,蜀守李冰鑿離堆、建江堰給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壹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人民世世代代追念這位素實無華、堅忍不拔的治水英雄,面朝都江堰、背倚玉壘山勢跌落布局為紀念李冰父子修建的專祠“二王廟”千百年來香火鼎盛,並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中心的每年六月廿四日和六月廿六日的廟會活動。這種活動是自發的,前後延續近月余。川西數十萬民眾都會在這個時間裏背負香燭,絡繹不絕地到“二王廟”進香祈福,祈求李冰父子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每天上萬人祭祀燃起的香火,將二王廟繚繞在香霧中,兩千多年來從未衰減過。

在滿懷崇敬地瞻仰著二王廟時,我卻突然發現廟裏除了塑有李冰和李冰夫婦神像外,作為二王之壹的李冰兒子李二郎塑像卻不在其中。帶著這個問題我詢問了廟中的壹個道姑,才知道大約在1993年前後,因為據考證李冰只有女兒並沒有兒子,李二郎只是後人的附會而成,於是將祭祀李冰父子改為專祀李冰和其夫婦。這樣的答案大出我意料之外,我不禁悵然若失。作為中國土生土長宗教的道教自誕生起就摻雜著許多的世俗氣息,生前為民造福的人死後升格為神,這在道教中頗為常見,神的世界也因此變得平適可親和富有人情味。然而在道教諸神中例如呂洞賓、李鐵拐、漢鐘離等“八仙”以及與之相類似的由人至神的神仙又有多少是歷史上實實在在生活過的真實人物呢?

據記載,宋真宗景德年間禦賜《二郎神碑》稱“川主二郎神”,並增塑了李二郎像。從那時起,就基本上形成後來祭祀李冰父子的二王廟的格局。民間更有“二郎率梅山七聖助李冰擒水怪”的傳說。怎麽能因所謂的考證而將受祀千百年的李二郎打入深宮呢?如果真要細細考證起來,又該有多少傳說中的神仙會從此於封神榜中隕落啊!

二郎逐蹇龍

(廣元縣)又二十裏為神宣驛,即古籌筆驛也。相傳武侯出師駐此。……神宣驛者,世傳二郎神持劍逐蹇龍過此,故名。(明,曹學*《蜀中名勝記》卷二四)

二郎,李冰子。《朱子語類》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是因李冰開鑿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按李冰於“二郎”之名已早見於此書。有關二郎神話,古籍不載,僅見於近人記述。)《都江堰功小傳》雲:“二郎為李冰仲子,喜馳獵,與其友七人斬蛟。又假飾美女,就婚孽鱗,以入祠勸酒。”《灌誌文征》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記》亦有記載。現代民間所傳關於二郎之神話則甚多,茲節述其壹:秦災蜀,秦王命李冰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時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尋洪水禍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從冬及春,沓無消息。壹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頭。七獵人出,二郎舉虎頭示之,七人鹹驚。乃求***往偵水患,二郎允之。遂同至灌縣城邊壹小河,聞茅屋內有哭聲,覘之,乃老嫗哀其幼孫將往祭水怪孽龍者,知洪水患害,乃在於斯耳。遂與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龍之法,眾人依計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兩刃刀,與七友同入江神廟,伏神座後。頃之,孽龍隨風雨入廟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齊戰孽龍,龍不支,竄出廟。四山鑼鼓喧天,人聲如潮。龍懼入水,二郎與七友亦俱入水;龍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龍。二郎與七友鬥疲,暫憩於王婆巖下,而置龍於河中。河有龍洞,通崇床州河,孽龍乃伺機逃。二郎以三尖兩刃刀置河上,傾耳近柄而聽之,驚曰:“龍遁矣!”乃與七友急往覓龍,終復擒之於新津縣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巖,遇前日茅屋泣孫老嫗,持鐵鎖鏈來謝贈之。二郎即以此鎖鏈鎖孽龍,系之於伏龍觀石柱下深潭中,後遂無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