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唐代中國與驃國有什麽文化交流?

唐代中國與驃國有什麽文化交流?

唐貞元十七年(802年),受驃源國王雍羌派遣,王子舒難陀率領壹個由樂工組成的35人友好使團到長安獻驃國之樂。樂團在宮廷演出時,受到了上上下下的熱烈歡迎。大詩人白居易曾為此賦《驃國樂》詩,描寫了樂人演出時的情景,生動而傳神:

驃國樂,驃國樂,出自大海西南角。

雍羌之子舒難陀,來獻南音奉正朔。

……

玉螺壹吹椎髻聳,銅鼓壹擊文身踴。

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鬥擻龍蛇動。

詩人元稹、胡直鈞、王溥(溥:Pǔ)等也都為驃國樂寫下了詩篇並傳於後世。明代陶宗儀選輯漢、魏至宋元的各種筆記匯編而成《說郛》(郛:fú,城的外圍加築的城墻),內中收有唐次所撰《驃國樂頌》壹文,表達了對驃樂的喜愛之情。

《新唐書·驃國傳》中有對驃國樂樂器和樂曲的詳細記載。從中可知,從驃國傳人中國的樂器除了打擊樂器,還有各種各樣的彈奏弦樂器和吹奏樂器;傳人中國的樂曲則有佛印、贊娑羅花、白鴿、白鶴遊、甘蔗王、禪定、孔雀王、野鵝(均為唐譯名)等12首。

中外學者壹致公認,《新唐書》中關於驃國獻樂的記載,是世界上僅有的記載驃國樂器、樂曲最詳盡、最有價值的文獻;更是當今研究緬甸古代史、音樂史和中緬文化交流史的珍貴史料。緬甸史學家對中國《新唐書》和其他古籍中有關驃國的各種翔實記載非常重視,因為緬甸國內有關古代驃國的記載已經失傳,人們只能從出土文物和碑文中窺其片段。

驃國音樂傳人中國,對中國音樂的影響至為深遠。直到今天,在緬甸音樂中,從所用的樂器到歌唱的曲調,有壹些在中國人聽來仍然是相當熟悉的。有些音樂和中國廣東、福建音樂的曲調,也有極其相似之處,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當然,緬甸音樂也受到了中國音樂的影響,緬甸樂器箜篌又稱“德由倉”,“德由”緬語意為中國,“德由倉”的意思就是中國豎琴。中國胡琴傳到緬甸,緬甸稱作“德由得躍”,意為“中國提琴”。緬甸樂器中的鑼、鈸、鼓、笛、笙、吶等也與中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