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牡丹
別稱:鼠姨、鹿韭、白絨、牡丹、白玉錦、洛陽花、國色天香、富貴花等。
二名法:牡丹
領域:植物領域
門:被子植物木蘭門
綱:雙子葉木蘭亞綱
目的:虎耳草屬虎耳草目。
科:芍藥科,芍藥科
屬:芍藥芍藥
種類:牡丹
分布:中國、日本、美國和法國。
英文名:牡丹
摘要
落葉灌木,莖高2米;樹枝又短又粗。葉通常為二回羽狀復葉,偶爾靠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裂片寬卵形,長7-8厘米,寬5.5-7厘米,中間3裂,裂片不裂或2-3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有白色粉末,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葉柄長1.2-3厘米。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 ~ 6.5厘米,寬2.5 ~ 4厘米,從2裂到3裂不等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 ~ 11 cm,葉軸無毛。花單生枝頂,直徑10 ~ 17cm;花梗長4 ~ 6厘米;苞片5,長方形,大小不等;萼片5,綠色,寬卵形,大小不同;花瓣5瓣,或重瓣,玫瑰色、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化很大,倒卵形,長5 ~ 8厘米,寬4.2 ~ 6厘米,頂部有不規則波浪狀;雄蕊長1 ~ 1.7厘米,花絲紫紅色、粉紅色,上半部白色,長約1.3厘米,花藥長橢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部有數個尖齒或裂片,完全覆蓋心皮,心皮成熟時開裂;心皮5,更稀少,密被柔毛。海帶呈長方形,有濃密的黃褐色剛毛。[1]
植物類型
由於牡丹品種不同,牡丹植株的高矮、叢生、直斜、聚散都不壹樣。壹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種類型:
直立型:枝條直立高大,分布緊湊,展開角度小,枝條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30°以內。節間長,新枝年生長量10 ~ 65438+40~50cm。壹般五年生植物的高度在40 ~ 50 cm,高度在1m以上。如《第壹案紅》、《紫二喬》、《姚黃》。
疏散型:枝條多分散彎曲向四周延伸,株寬大於株高,形成低展株形,枝條與垂直線夾角大於45°,新枝長而柔軟。如《趙粉》、《保持紅色》、《山花盛開》、《青龍臥墨池》等。
展開型:枝條長得粗壯挺拔,斜向四周展開,兩者之間有壹個角度。株型完美端正,高度適中。新枝年生長6 ~ 8厘米,五年生平均株高30 ~ 40厘米。如《狀元紅》《銀紅對》《金玉相送》。
矮化型:枝條生長緩慢,節間短而葉密,枝條分布緊湊而短。新枝年生長2 ~ 4 cm,五年生平均株高15cm高索。如“美人紅”、“羅漢紅”、“海雲子”。
單莖型:多為人工培育的藝術造型,樹幹明顯,高矮不壹,壹般20 ~ 80 cm。有的枝幹長在樹幹上,形成樹冠(有的沒有樹冠),古樸,形似盆景,生長緩慢,壹般需要8年以上才能形成。如“18號”。
根
牡丹根系發達,有許多根深蒂固的肉質主根和側根。初生根由白色開始,逐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為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分儲存了大量的養分和水分,供植物生長。壹般來說,根深的植物枝葉茂盛,植株高大,根淺的植物枝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根的類型和數量也不同,但壹般可分為三類:
直根型:這類根深(四年生牡丹根可埋80厘米以上),但根稀疏,只有幾十根粗細均勻的粗大“面條根”。根光滑,百皮,根上很少有小根。根(加工後稱為“牡丹皮”)產量高,質量好。如“馮丹”、“趙粉”、“二喬”、“墨葵”等。這些牡丹大多是藥用和觀賞品種。
坡根型:這種根粗細長短不壹,側根多,呈十字交叉生長,俗稱“雞爪根”。大多埋深較淺,坡角較大。如“青山管雪”、“白宇”、“黃花魁”,這類牡丹的品質和產量都低於直根型,不適合藥用栽培。
中間型:這種根密度適中,沒有明顯的主根。多為粗細均勻、根皮光滑的“面條根”,平均埋深70 ~ 80厘米,如“籽黑”、“姚黃”,既可觀賞,又可藥用。
葉柄
牡丹的葉柄凹多為深紫色、紫紅色、灰褐色、黃綠色等不同顏色,葉柄也分粗細、硬度、長度,老年人可達40cm,10cm;簡稱。葉柄的長度,尤其是葉柄與枝條的夾角,因品種不同而差異很大,對花卉的觀賞價值也有很大影響。葉柄與枝條夾角較大,葉片扁平或下垂,葉片稀疏,如“墨葵”,在葉片上著花,形成花美葉美,相得益彰。反之,葉柄較短,葉柄與枝條的夾角較小。由於枝葉緊密,花朵往往隱藏在葉中,造成“藏花於葉中”的現象,觀賞價值大打折扣。
小芽
牡丹芽周圍有6 ~ 8片鱗片,所以牡丹芽又叫“鱗芽”。牡丹以鱗芽越冬。牡丹芽按其功能和分化程度可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和不定芽。
花芽:牡丹的花芽是混合芽,能分枝,能長葉,能開花。長在枝條頂端的“頂生花芽”稱為“頂生花芽”。花的枝幹壹旦打開,花莖就會幹枯縮回壹段時間。插在幹花莖下部葉腋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生花芽”。花芽壹般比較豐滿飽滿,剝去鱗片就能看到“花胚”(即鱗片芽內部的幼芽)。
葉芽:葉芽只有分枝和長葉,大部分插在花芽下部的葉腋之間,有的生於分枝頂端,比花芽細,萌發後發育成分枝。
潛芽:潛芽生於新枝最低處,形狀較小,如粟,俗稱“狗龜”。平時不發芽,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後才能發芽,壽命較長,可達10 ~ 15年。
不定芽:種植在根部的芽稱為“不定芽”。出土後,萌發成萌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能力強,是接穗的主要來源,更新老枝(砧木),增加新股。不定芽不是當年開花,而是生長旺盛,當年可以發育分化成頂端的花芽,第二年開花。
牡丹花蕾因品種不同,形狀顏色也不同,形態各異,各具特色。壹般來說,有圓錐形、珍珠形、扁圓形、長圓錐形、鷹嘴形等;芽的大小、鱗片的數量和粗細都有差異。顏色也有不同程度的青綠色、黃綠色、土紅色、土黃色、銀灰色、棕色、紫紅色;另外還有顏色和混色,這是秋季區分品種的主要依據。因此,僅憑花蕾的形狀和顏色很難鑒別牡丹的品種,需要通過長期耐心細致的觀察,掌握每個品種鱗片花蕾的特征。
樹枝
由於當年有效分枝節間長度不同,新枝的插芽數和萌發能力也不同,分枝習性也明顯不同,但有以下幾種分枝類型:
單枝型:壹年生新枝節間長,芽少,僅在1 ~ 2或1 ~ 3基部萌發,這些新芽中只有壹個萌發成壹年生新枝。這種類型壹般高大稀疏,如“姚黃”。
密枝型:當年生新枝節間短,新芽多,壹般3-5個。新芽分枝力強,每壹個新芽當年都能拔出,形成短枝,分枝多為粗壯叢生。這種品種的植物通常短且分枝濃密。如《的》、《洪的》和《》等。
葉片
牡丹葉互生,由葉和葉柄組成。葉子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地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大圓葉型:全葉大而圓,長40cm以上,寬25cm以上,小葉寬、圓、純,寬橢圓形或卵圓形;側生小葉邊緣缺失;葉子多平啊。如“王鴻”、“大湖紅”、“墨葵”、“第壹案紅”等。
大而長的葉型:全葉大小與以前相同,但小葉狹長,長方形,薄,缺刻少,邊緣銳利,葉稀而平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覆紅石”。
小葉圓葉型:全葉小,長約20 ~ 30cm,小葉短而厚,邊緣圓而純,缺刻少。如“金戈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小而長葉型:全葉大小同上,但小葉較窄,邊緣缺尖,卷起。如“胖紅”“煙龍紫”。
中型葉型:全葉中等大小,長約30 ~ 40厘米,小葉橢圓形,邊緣有凹缺,尖銳卷起,葉片傾斜。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
此外,還有特殊的葉子形狀。如“三奇集”中,每個葉柄上只生三片不規則的圓形葉,比普通品種少三分之二,是兩個周期的復葉;再比如“多肉芙蓉”“大棕紫”。每個葉柄上有三組葉片,分為頂五和六* * *十壹小葉,比壹般品種多兩個。
牡丹葉片顏色以綠色和黃綠色為主,個別品種葉片有不同程度的紫色暈圈;有些葉子上還點綴著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綠色和淺灰色,個別品種(如“柏荷”)有很多絨毛。
花瓣
牡丹花色彩斑斕,變化多端。有的品種花器官完整,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蓮狀”、“鳳白”等。但有些品種有花瓣或退化,形成五顏六色的花。
根據花瓣層數,花卉傳統上分為單瓣(層)、重瓣(層)、千瓣(層)。在這三大類中,根據花的形態特征,可分為向日葵型、蓮花型、玫瑰型、半球形、皇冠型、繡球型(傳統上稱為皇冠型、繡球型)六種花型。這種分類方法直觀地反映了花的各種形態。
牡丹方面的專家學者和產區的科研人員壹起,結合傳統的分類方法,經過多年的實地觀察和對牡丹花的解剖觀察,摸清了花型和花組成的演變規律,提出了牡丹花的新分類,即將牡丹花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玫瑰型、千層梯田型、月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繡球型和落地式。
單瓣型:2 ~ 3瓣,65,438+00 ~ 65,438+05,寬平,雄蕊200 ~ 300枚,雌蕊4 ~ 6枚。雌雄雌蕊發育正常,結實能力強。這種花型以“鴉片紫”、“石榴紅”、“楓丹白”為代表。
荷花型:4-5輪20-25片花瓣,花瓣寬大,形狀大小相似,排列清晰,雌蕊發育正常,結實能力強,但部分品種偶有雄蕊或雌蕊柱頭花瓣現象。這種花卉圖案以“蓮狀”、“縉雲紅”、“玉半白”為代表。
冠型:外花瓣2-5圓,寬平,雄蕊大部分或全部分裂成細皺花瓣,花瓣圓而高聳,形似皇冠。內花瓣排列不規則,花瓣間常有正常雄蕊或退化雄蕊,花瓣間常留有花藥;雌蕊退化或花瓣狀,偶爾結果。這種花型以藍田玉、胡紅、姚黃、壽安紅等品種為代表。
繡球型:雄蕊全瓣化,內外花瓣形狀大小相似,擁擠凸起,球形;雌蕊基本或完全退化或瓣化,沒有結實能力。這種花卉圖案以“豆綠”、“綠香球”、“雪映朝霞”為代表。
菊花型:花瓣6輪以上,形狀相似,排列整齊,層次分明,由外向內逐漸變小,偶有花瓣,雌蕊5 ~ 11,正常生長或退化為較小的。有些品種的柱頭呈花瓣狀,結強度差。此類花型以“玫瑰紅”、“叢中笑”、“銀紅巧對”、“錦紅”等品種為代表。
玫瑰形:花瓣多圓形,由外向內逐漸變小,雄蕊部分瓣化為正常花瓣,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結實強度差。這種花卉圖案以紫二喬、武進姚輝和夏虹鄭輝為代表。
金環型:外花瓣2-3輪,寬平。花中心的壹些雄蕊變成狹長的直立花瓣,壹圈正常的雄蕊在中心花瓣和外側花瓣之間變成金環。雌蕊正常或略呈花瓣狀,結實強度差。這樣的圖案很少,比如“白日飛蛾”、“帥紅”、“粉桃花”、“玉美人”。
桂花支持型:外側花瓣2-5輪,寬而整齊,部分雄蕊花瓣變為細長花瓣,花藥或花藥痕跡常殘留於花瓣末端,正常雄蕊混生於花瓣間,排列不規則稀疏,雌蕊正常或略呈瓣狀,具有結實的實力。這種花卉圖案以“舒女裝”、“焦紅”、“仙娥”、“三邊賽玉”等為代表。
樓子梯田型:下部花的雄蕊完全花瓣化,與正常花瓣相似,雌蕊花瓣變成正常花瓣或彩色花瓣;上部花的花瓣略大,數量少,雄蕊基本全瓣化或退化;雌蕊花瓣變成正常花瓣或彩色花瓣,部分品種退化消失。這種花卉圖案以“赤龍煥彩”、“盛丹爐”、“玉屋點翠”、“紫巴黎”等品種為代表。
千層階地型:下面有四片以上花瓣,花瓣排列整齊,形狀相似,花瓣間無雄蕊和退化雄蕊。雄蕊正常,很少,或偶有花瓣,雌蕊退化,變小或花瓣狀;上部花瓣小,平展或直立,雄蕊越來越小,雌蕊退化變小或花瓣狀。這種花型以“淩華湛盧”、“誌紅”、“壽星紅”等品種為代表。
水果種子
單花結五角,每角結7 ~ 13粒種子,種子圓形。外果皮初綠有毛,成熟時蟹黃,種子黃綠色,過熟時果角開裂,種子暗褐色,可稱為每公斤2400 ~ 3000粒幹種子。雙花壹般結1 ~ 5角,但種子只是部分或完全不結果;壹千片花瓣不會結出果實和種子。
牡丹和芍藥的區別:
最根本的區別:牡丹是可以長到2m高的木本植物,芍藥是不高於1m的草本植物(多年生塊根)。
牡丹開花比牡丹早。牡丹壹般在4月中下旬開花,牡丹在5月中上旬開花。兩者花期相差約15天。
牡丹葉寬,前綠略黃,牡丹葉窄,兩邊黑綠。
牡丹的花種植在枝條頂端,多單生,花徑20cm左右;而芍藥的花比枝頂更叢生,花徑約為15cm。
牡丹被稱為花中之王。芍藥稱為花期。
牡丹葉灰綠色,牡丹葉有光澤。
牡丹比芍藥更鮮艷。
性欲喜歡溫暖、涼爽、幹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旱、耐弱堿,忌水、熱及陽光直射。適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幹燥、排水良好的中性砂壤土中生長。在酸性或粘性土壤中生長不良。[2]
充足的日照有利於其生長,但不耐夏季日曬,25℃以上的氣溫會使植株休眠。最適開花溫度為17 ~ 20℃,但開花前必須進行1 ~ 10℃低溫處理2 ~ 3個月。最低氣溫-30℃,但北方寒冷地區冬季應采取適當的防寒措施,避免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的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在南方栽培牡丹,要享受牡丹花的美妙,就要給出具體的環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