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的統治者對其放任自流,但魏晉南北朝時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佛教的勢力迅速壯大,深刻影響了中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①道安和慧遠。
道安和慧遠是魏晉時期著名的佛教學者,他們對中國佛教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本名魏,65,438+02歲出家,後隨佛教高僧佛祖土城學佛,提出“五佚”、“三難”的翻譯原則。在中國佛教史上,道安還第壹次制定了僧尼規範,統壹了僧尼的姓氏。他主張所有僧侶都要廢除世俗姓氏,以佛教為姓氏。
慧遠,雁門樓人,道安弟子。21歲,道安出家。他曾與鳩摩羅什通信討論佛教,著有《論薩滿不尊王》,反對僧人出家敬帝。提倡法不變說、神不滅說、因果報應說。把報應分為現在報、出生報和以後報。現世報今世,出世報來世,後世報輪回。
②梁武帝上佛。
南朝的皇帝都非常崇尚佛教,其中梁武帝是最重要的。梁武帝原本信仰老子,登基三年後上諭改信佛教,並宣稱佛教是正道,儒道是非道。他提高了佛教在宗教信仰領域的地位,給易學的僧侶以很高的社會地位和優厚的生活條件,並邀請他們講學。他甚至上臺講學,著書立說,充分發揮佛學,圍剿神仙絕滅論。梁武帝廣濟寺以其十壹處名勝而聞名,包括杜摯寺、解放寺和同泰寺。還建有佛像,包括通泰寺的十尊金銅像和十尊銀像。梁武帝還四次舍命與太廟為奴,朝廷用巨款將他從宮中贖回。南朝佛教在梁五帝時期達到頂峰,當時有2800多座寺院,僧尼8萬多人。
(3)儒佛之爭——薩滿與國王之爭
魏晉南北朝時期,儒釋道之間的論爭從未停止過。第壹次大辯論是在東晉,圍繞著薩滿要不要跪拜國王。在印度,佛教徒的地位很高。他們可以代替任何世俗的人拜佛,這是違背中國封建禮教的。當時,於冰和何沖輔佐金成帝,於冰反佛,何沖尊佛。於是於冰代表皇帝下詔,命令薩滿按照封建禮教向國王跪拜。但何沖認為薩滿的禮儀比較特殊,不必過分強求。結果俞兵被打敗了,薩摩亞人卻沒有低頭。
梁武帝像晉安皇帝的時候,桓玄掌管國家大事,他命令薩滿跪拜國王,因為薩滿也是虧欠國家的,應該保留國家制度。但是,通過惠媛努力調和宗教禮儀與封建法律的矛盾,桓玄改變了原來的立場。這說明佛教既保持了壹定的獨立性,又與王權達成了妥協。
(4)兩大武功滅佛。
魏晉南北朝時期,儒釋道沖突不斷。其中著名的毀佛事件有北朝太祖和北周武帝,被列入中國佛教史上的“三絕壹毀佛案”。
北魏太祖信佛,佛教勢力的壯大嚴重影響了朝廷的租金收入和對士兵勞力的需求,因為大量的人力財力流向了寺院。後來,道士寇遊說太武帝,於是太武帝求助於渠道。再加上斯圖亞特·崔浩的不斷挑釁,太武帝對佛教越來越有偏見。另外,他路過長安時,發現壹座廟,裏面藏著武器,還有壹個藏贓物的洞房,和妳的房間有曖昧關系。於是太祖決定滅佛,上書殺死長安的薩滿,燒了佛像。
北周武帝也是在道士張斌的影響下對佛教產生了偏見。公元574年,北周武帝下令強行滅佛,全滅蒂奇寺廟,將四萬座寺廟充作府邸,命近三百萬僧尼“恢復軍民,歸戶”。
2.道教的變遷
魏晉南北朝時期,老莊研究復興,玄學盛行。壹方面,士人編造了大量的洞神、靈寶、上清等道經。壹方面,我神化了老子,建立了系統的道教體系,湧現了許多著名的道教改革家和學者。
(1)葛洪和抱樸子
葛洪,本名智川,是抱樸子。句容是江蘇省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對中國醫學和化學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哲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葛洪壹生作品豐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抱樸子》。《抱樸子》共二十卷,從宇宙論和本體論的角度論證了道教的神仙思想,總結了戰國以來道教名人的各種學說,並使之系統化、規範化,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壹套神秘主義的理論體系。他的50卷是儒家思想的集成。他分析了世界的得失,表達了對現實社會政治的評價。葛洪和他的《抱樸子》對中國道教的最終形成和後來的繁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②寇謙之變法。
寇,字福珍,上谷長平(今屬北京)人。少年時學五鬥米道,後隨程公興在嵩山出家,隱居石室,采藥吃食。北魏明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寇自稱大老君,明朝封他為“石天”之職,並贈他《誦老君誡》二十卷。隨後猛烈抨擊五鬥米道舊法,被太武帝封為佛教徒。在太祖的支持下,寇在北朝進行了宗教改革。首先,它廢除了巴蜀原有的五鬥米道二十四治,然後設置道官,並規定道官在收徒前必須有三年試用期。第二,廢除私人管理酒祭的職務契約,“禁壹切舊道法,誦新法從我樂”第三,廢除酒祭大典官的世襲制,“只授賢者”。第四,廢除五鬥米道租米稅制度,禁止過度收取跪信求醫。第五,反對房中濫傳修煉之術、仙藥之餌,崇道以誠,崇道以直。寇謙之對道教組織進行了改革和改組,重建了新的道教章程,改變了繼承制度,創立了壹套新的宗教禮儀規則,創立了適應北方拓跋統治者和漢族地主階級的新石天道教,並將道教與皇權相結合,正式成為官方宗教。
③陸的道教改革。
陸,吳興(今浙江)人,東移。少年時學儒學,中年離家,拋下妻兒,遊遍名山大川,遍訪高士,廣泛收集道藏,從而成為大師。他采取了完善三會日制度、加強“房記”制度、完善道官晉升制度等措施,整頓南朝道教組織,重建南石天道教。他以靈寶齋為主,吸收了上清、黃三、石天道齋的方法,創造了“六齋十二法”。此外,他早年對《靈寶經》進行了系統整理,因此被認為是靈寶學派的實際創始人。陸還利用自己的學識和掌握道教靈寶派、天派的優勢,對當時的道教典籍進行分類整理,開創了洞真、洞玄、洞靈三大“洞”體。他的分類法對道教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在寇、陸等人的改革下,逐漸成熟,從民間走向官方,並與儒釋道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