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蝴蝶效應的古籍記載

蝴蝶效應的古籍記載

中國古代典籍中的關於蝴蝶效應的描述:

原文:

楚之邊邑曰卑梁,其處女與吳之邊邑處女桑於境上,戲而傷卑梁之處女。卑梁人操其傷子以讓吳人,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卑梁公怒,曰:“吳人焉敢攻吾邑?”舉兵反攻之,老弱盡殺之矣。吳王夷昧聞之,怒,使人舉兵侵楚之邊邑,克夷而後去之。吳、楚以此大隆。吳公子光又率師與楚人戰於雞父,大敗楚人,獲其帥潘子臣、小帷子、陳夏嚙。又反伐郢,得荊平王之夫人以歸,實為雞父之戰。凡持國,太上知始,其次知終,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國必危,身必窮。《孝經》曰:“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呂氏春秋·察微》)

譯文:

楚國有個邊境城邑叫卑梁,那裏的姑娘和吳國邊境城邑的姑娘同在邊境上采桑葉,遊戲時,吳國的姑娘弄傷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帶著受傷的姑娘去責備吳國人。吳國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惱火,殺死吳人走了。吳國人去卑梁報復,把那個卑梁人全家都殺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說:“吳國人怎麽敢攻打我的城邑?”於是發兵反擊吳人,把吳人老幼全都殺死了。吳王夷昧聽到這件事後很生氣,派人領兵入侵楚國的邊境城邑,攻占夷以後才離去。吳國和楚國因此發生了大規模的沖突。吳國公子光又率領軍隊在雞父和楚國人交戰,大敗楚軍,俘獲了楚軍的主帥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陳國的大夫夏嚙。又接著攻打郢都,獲得楚平王的夫人而回。這就是雞父之戰。凡是主持國事,最上等的是要了解事情開始時的情勢,其次是要預見到事情的結局,再次是要知道事情發展的經過。著三點都做不到,國家壹定危險,自身壹定困窘。《孝經》上說:“高卻不傾危,就能長期保持尊貴;滿卻不外溢,就能長期保持富足。富貴不離其身,然後才能保住他的國家,而且安定他的人民。”可是楚國做不到這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