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司馬遷在《史記》當中有沒有透露出他對某些歷史人物的喜惡?這樣有無不妥?

司馬遷在《史記》當中有沒有透露出他對某些歷史人物的喜惡?這樣有無不妥?

司馬遷是西漢武帝時候的人,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歷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遷10歲就閱讀古書,學習十分認真,遇到疑難問題,總要反復思考,直到弄明白為止。

20歲那年,司馬遷從長安出發,遊歷各地。他到浙江,探訪傳說中大禹的遺跡;到湖南,考察有關舜的傳說;到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收集有關孔子的歷史資料;他還到過西南少數民族聚居的四川、貴州、雲南,了解那裏的風俗民情。在遊歷中,司馬遷接觸了實際,開擴了眼界,豐富了自己的社會經歷和歷史知識。

不久,司馬遷做了太史令。他有機會閱讀大量的國家藏書,從中整理出許多有用的歷史資料。這樣埋頭工作了五、六年後,開始動手編寫《史記》。

在司馬遷編寫《史記》的過程裏,有壹年他觸犯了漢武帝,被關進監獄,判處了重刑。他身體受到摧殘,精神也受到很大打擊。但是,他為了完成這部偉大的著作,忍受了壹切痛苦,發憤繼續寫書。

經過十年的艱苦努力,《史記》終於完成了。《史記》是中國古代的壹部偉大歷史著作,全書***50多萬字,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候的歷史。在《史記》裏,司馬遷肯定了陳勝、吳廣推翻秦朝暴虐統治的作用;指斥了暴君、貪官汙吏的罪惡;大膽評論了當代統治者漢武帝的功過。《史記》也是壹部傑出的文學作品。司馬遷根據豐富的史料,用簡潔、通俗的語言,生動地塑造了各種人物形象,反映了復雜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矛盾。

選自:《中國歷史常識》

087司馬遷忍辱著《史記》

--------------------------------------------------------------------------------

話說蘇武被匈奴單於扣留以後,漢武帝大為震怒,立刻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征討匈奴。李廣利帶三萬漢軍在酒泉附近與匈奴右賢王的軍隊交戰,雙方互有勝負。

第二年,武帝又派騎都尉李陵率步軍五千深入匈奴的領土作戰。李陵是李廣的孫子,他年輕力大,箭法精熟,又十分愛護士兵,因此他帶領的軍隊戰鬥力很強,漢武帝也極看重他。不幸的是,由於他孤軍深入,終於被匈奴抓住了弱點——匈奴王且侯單於召集左右賢王***七、八萬的騎兵將李陵的五千士兵團團圍住了。盡管戰士們英勇奮戰,以步戰殺死了數千敵人的騎兵,但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只剩下了幾十人,李陵又讓戰士們將漢軍的旗幟及身上的貴重物品埋入地下,作最後壹次拼殺。

眼看自己周圍只剩下十幾個戰士了,而且大家都已筋疲力竭,再也無力抵抗了,李陵才含著眼淚對僅存的幾個士兵說:“我們已經沒臉回去了,大家留條性命待以後尋機會報效大漢皇帝吧。”於是他便投降了匈奴。

李陵投降的消息使漢武帝大怒。他在朝堂上讓官員們議論這件事。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譴責李陵貪生怕死、叛國投敵,只有太史令司馬遷為李陵辯護。他說:“李陵面對十數倍於自己的敵軍,仍帶領兵士浴血奮戰,殺死的敵軍比自己軍隊的人數還多。他戰鬥到彈盡援絕,不得已而降敵,也許日後他還會找機會報效朝廷的。”

不料司馬遷的這番話觸怒了武帝。因為他知道司馬遷與李陵是好友,因此認定司馬遷是在為李陵的叛國投敵辯解,說他是存心對抗朝廷。於是他壹聲令下,將司馬遷下了監獄。

司馬遷是史官世家。他的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他們的祖上在周朝時就當過太史。司馬談是壹個學識十分淵博的人,他曾掌管漢朝的天文、歷法和負責記錄歷史文獻。趁此機會,他收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計劃寫壹部全面記述中國歷史的“史書”。但由於工作量巨大,他自己又年老多病,已經不可能全部完成這項工程了,因此,他在臨終前鄭重地囑咐兒子壹定要完成自己的這個遺願。

司馬遷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從年輕時便開始博覽群書,積累資料,而且還不斷地到全國各地去遊歷,通過訪人問古,考察各地的歷史名勝與古跡,從民間了解歷史人物和他們的事跡,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地理環境,獲得了歷史典籍上所沒有的大量翔實豐富的史料。他曾三次大規模出遊,南至今天的江、淮、湘、浙,以至四川、雲南,北至長城內外,東至今河南、山東直達濱海,西至隴西,足跡踏遍了整個長江和黃河流域。

正當司馬遷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知識積累,開始寫作這部歷史巨著的時候,李陵事件發生了。當時朝廷專管刑法的廷尉杜周,為了迎合和討好皇帝,竟給無辜的司馬遷判了“腐刑”(就是殘害人的生殖器官)。按照當時漢朝的法律,被判了刑的犯人是可以用錢來贖罪的。但是,司馬遷只是壹個窮書生,他家雖世代為官,卻又十分清廉,根本拿不出贖金。因此,他只能屈辱地受刑。

遭受如此的酷刑,是人生的奇恥大辱。這對於壹個正直清高的知識分子來說,他本來已經沒有勇氣再活下去了。但是,父親的遺誌還沒有完成,自己用壹生的精力所搜羅的材料,以及想要表達的觀點和思想,難道就這樣付之東流了嗎?他又不甘心。

經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痛苦煎熬,他終於想通了——周文王被紂王關在裏,紂王還殘酷地殺害了文王的兒子,並且將他兒子的肉做成肉醬讓他吃,文王仍能忍受這麽巨大的痛苦而在牢中寫下了《周易》這部書;孔子壹生困厄不得誌,但他卻孜孜不倦地教育學生,並且寫下了《春秋》壹書傳於後世;左丘明兩只眼睛全瞎了,還以巨大的毅力寫成了《國語》;屈原遭人排擠誣陷,楚王壹點也不理解他的壹片愛國之心,反而將他流放,他卻寫出了名著《離騷》;孫臏遭朋友龐涓陷害,被砍掉了兩腳的膝蓋骨,他還能忍辱負重,寫出了《孫子兵法》。中國歷史上的這些偉人,都能不顧自己個人的不幸而發憤著述,完成自己的人生誌願,自己為什麽不能呢?於是他決心拋棄個人的悲痛與屈辱,效法這些古人,去完成自己的宏願。司馬遷出獄後,漢武帝讓他當了中書令。他以巨大的毅力忍受著從朝廷上下投來的鄙視與嘲諷的目光,又經過了十數年堅韌不拔的艱苦努力,終於以自己的生命與血汗,完成了這部空前偉大的歷史巨著。這部著作,當時稱做《太史公書》,後人便稱它為《史記》。

《史記》記述了從我國古代傳說中的黃帝開始直到漢武帝太初年間的歷史。全書有五十多萬字,分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歷史的記述,既翔實細致、嚴格地忠於歷史,又愛憎分明,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他鞭撻黑暗、表彰正義、反對貪暴、同情弱小。與此同時,《史記》裏的人物描寫和情節敘述也形象鮮明、生動活潑,使它不但在史學上,而且在文學上,都具有重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