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級端午節手抄報視頻文案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壹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江浙地區吳越部族的龍圖騰祭祀,註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采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等。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壹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壹。
賽龍舟(劃龍舟):賽龍舟(劃龍舟)是端午節的標誌性活動,是很多人劃槳的壹項比賽。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全國各地都會舉辦劃龍舟的比賽,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傳出國外後,深受每個國家的人民喜歡,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 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壹,在每年的四月底、五月初,人們就開始泡糯米、清洗粽葉、包粽子,以此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
古代先祖們,在五月有采摘蘭草的習慣,有以蘭草湯沐浴,除毒的說法。因為五月五這段時間,陽氣達到鼎盛,有著“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的說法,再加上民間傳說的“五毒作祟,危害人間”,所以這壹天便有了沐浴蘭草湯,祈求安寧避五毒的說法。
端午節期間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壹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