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常用到的文言文詩句

常用到的文言文詩句

1. 常見文言詩詞壹詞多義6~10

6、舍:(1)屋舍儼然 房屋(2)便舍船 丟棄(3)太守舍去 離去(4)舍其文軒 舍棄 7、固:(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鞏固(2)固以怪之矣 本來,原來 (3)吾義故不殺人 堅決(4)汝心之固 頑固,固執(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壹定,必定8、加:(1)萬鐘於我何加焉 好處(2)大王加惠 施及(3)弗敢加也 虛誇(4)既加冠 戴(5)而山不加增 更加9、得:(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恩惠(2)得其船 尋到,找到(3)得無異乎 能夠(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領會,體會(5)故不為茍得也 茍且取得,這裏是"茍且偷生"的意思(6)余因得遍觀群書 得以,能夠10、故:(1)公問其故 緣故、原因(2)溫故而知新 舊的(3)故雖有名馬 所以(4)兩狼之並驅如故 原來(5)桓侯故使人問之 特意(6)廣故數言欲亡 故意。

2. 常用的文言文詞

文言文實詞眾多,但容易理解,所以就不羅列了 下面是虛詞的用法: 壹、代詞:代詞是代替詞、詞組和句子的詞。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詞語重復,使文章簡潔。 常用詞——之、其 二介詞是把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介紹給動詞、形容詞,以表示與之有關的處所、時間、方式、原因、對象等的詞。

不能單獨使用,它壹定與所帶的賓語組成介賓詞組來修飾或補充說明動詞、形容詞,作句子的狀語或補語。介詞可根據功用分表處所的、表時間的、表原因的、表對象的、表憑借的、表被動的等六種。

使用頻率高,用法比較復雜的介詞——於、以、為、與。 三、連詞:連詞是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詞組或句子表示它們之間的某種關系的詞,其本身無實在意義,但它可幫助我們認識句子的語法結構和邏輯關系,更準確地理解句意,連詞可按其所表示的結構,邏輯關系進行歸類。

(表並列關系、表層進關系、選擇關系、表承接關系、表轉折關系、因果目的關系、假設關系、修飾關系) 四、表示肯定、否定、推測、反詰等各種語氣的副詞。 五、助詞 助詞是古代漢語中不能單獨使用,也不能充當句子成份,只在句中起某種輔助作用的詞。

壹、而 1、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可是”、“卻”。2、表示偏正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

3、表示假設關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4、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

5.表示承遞關系,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6.通“如”:好像,如同。

7.通“爾”,妳,妳的。8.復合結構的用法(1)“而已”:罷了。

例:口技人坐屏障中,壹桌、壹椅、壹扇、壹撫尺而已。(2)“而後”:才,方才。

例:賴膚覺之助,而後見為體。(3)“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壹層的意思。

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二、何 1.什麽。

2.怎麽樣。3.哪裏。

4.多麽。:5.為什麽。

6.怎麽。7.作語助詞相當於“啊”。

8.何:通“呵”,喝問。(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

9.復合結構的用法(1)“何如”:怎麽樣,怎樣。例:痛定思痛,痛何如哉!(2)“何消”:哪用得著。

例:這自然,何消吩附。(3)“何若”:如何,怎樣。

例:此為何若人。(4)“何嘗”:並非。

例:妳說的何嘗不是。(5)“何為”:⑴什麽是。

例:何為“護官符”?⑵怎麽會?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⑶作什麽。例:①客何為者?②敬傑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6)“何意”:⑴什麽意思。

例: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⑵豈料,哪裏料到。例: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7)“何由”:⑴如何。

例:長夜沾濕何由徹。⑵什麽原因。

例:致之何由?由於疾病。⑶從什麽地方。

例:何由知吾可也?(8)“何乃”:怎麽能。例:何乃太區區!(9)“何得”:怎麽能。

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10)“何加”:有什麽益處。例:萬鐘於我何加焉!(11)“何曾”:有什麽益處。

例:可又是胡說,妳又何曾見過他?(12)“何其”:多麽。例:何其衰也! 三、乎 1.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嗎”、“呢”。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呢”。3.形容詞詞尾,有時相當於“地”。

4.表示測度語氣,相當於“吧”。5.同“於”。

6.表示感嘆語氣,相當於“啊”、“呀”。7.表示商量語氣,相當於“嗎”,“吧”。

8.用在句中,表示停頓語氣。 四、乃 1.於是,就。

2.才,這才。3.卻。

4.是,就是,原來是。5.竟然。

6.而,又。7.妳,妳的。

五、其 1.用作第三人稱,表示領屬關系,相當於“他、她、它(們)的。”2.其中,其中的。

3.活用作第壹人稱。相當於“我(的)”、“自己(的)。”

4.用作第三人稱,相當於“他、她、它(們)。”5.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麽”。

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遠指,相當於“那”之類的詞。7.指示人、事、物,有時表示近指,相當於“這”之類的詞。

8.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9.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不概”、“可能”。

10.表示假設關系,相當於“如果”。 六、且 1.暫且,姑且。

2.將,將要。3.而且,並且。

4.況且,再說。5.尚且,還。

6.連接兩個形容詞,表示關系:又,又。

又。

7.同“夫”,句首助詞。

8.連接兩個動詞表示並列關系:壹面。

壹面。

;壹邊。

壹邊。

七、若 1.如果,假如。

2.像,好像。3.妳(的),妳們(的)。

4.此,如此,這樣。5.至於。

八、所 1.處所,地方。2.用在動詞或者“介詞+動詞”之前,組成名詞性詞組,相當於“。

的事、物”?“。

的地方”、“。

的人”等。

3.復合結構的用法(1)“所以”:⑴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於“用來。

的方法”“是用來。

的”等。

⑵表示原因。相當於“。

的原因(緣故)”。

(2)“所謂”:所說的。(3)“所在”:⑴到處。

⑵所在之處,處所。 九、為 1、成為,變成。

2、做。3、作為,當作。

4、是。5、以為,認為。

6、被。7、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

8、治理。9、裝作。

10、給,替。11、。

3. 給我幾個常用文言文句子

隨便寫幾句。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是可忍,孰不可忍

子且奚適焉(妳到哪裏去)

胡為乎(幹什麽)

去鄭往韓,去……往……(離開……到……)

安得廣廈千萬間.安得……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得無……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何……為……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如何? 何如

吾孰與城北徐公美。……孰與……

唯將軍馬首是瞻。唯……是……

4. 優美的詩詞歌賦,古文

曹植:“含詞未吐,氣若幽蘭”.

膚如凝脂,吹彈可破,如絲綢之光滑,蘆葦之柔韌!

韋莊:“暗想玉容何所似;壹枝春雪凍梅花”.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張先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香。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雲。

喬吉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天生麗質難自棄,壹朝選在君王側。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芙蓉如面柳如眉。。雪膚花貌參差是

風吹仙炔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壹枝春帶雨。

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5. 關於古文,詩詞

《古文觀止》(推薦嶽麓書院出版的)

《唐詩三百首》(任意,基礎不太好的話可以買本註釋比較豐富的)

《唐宋名家詞選》(推薦上海古籍出版社)

以上三本書,堪稱古文和詩詞的最佳讀物,壹定要熟讀,寫得好的可以背誦,之後妳的古文功底肯定就比較紮實了。

讀古文只讀註解,不要讀翻譯。壹般來說,翻譯沒有標準,所謂翻譯其實都是文章大意而已。

字典要多翻,因為古文裏面生僻字會多壹些,看多了就熟了。

讀古文,千萬不要拘泥於語法,因為詞類活用和倒裝句是很常見的,懂意思就行。

可由比較簡單的入手,壹步步讀難壹些的文章,例如從唐宋文章到先秦文章,由古代白話到古文。

好的詩文要誦讀,要讀出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而且還可以幫助感受漢語的抑揚頓挫,感受古文尤其是詩詞曲賦的音韻美。

6. 求列舉出壹些常用的文言文(古文)詞語及解釋(期中文考復習中)

2、指示代詞,指代事物,譯作“它”、“它們”或直譯事物名稱。

①學而時之,不亦說乎?(《十則》)

②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狼》)

③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十則》)

④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宋定伯捉鬼》)

⑤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詞:

1、結構助詞,譯作“的”

①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嶽陽樓記》)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讀孟嘗君傳》)

⑤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結構語氣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①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扁鵲見蔡桓公》)

③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觀滄海》)

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3、語氣助詞,湊足音節。

①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④頃之,賊二十余騎四面集,步行負弓矢從者百許人。(《大鐵椎傳》)

4、結構助詞,提前賓語的標誌。

①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愛蓮說》)

②何陋之有?(《陋室銘》)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

壹、連詞

1、表示並列關系的連詞,可譯為“又”“而且”“也”等,有時也可不譯。

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十則》)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2、表示承接關系的連詞,譯作“然後”“就”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十則》)

②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③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

3、表示轉折關系的連詞,譯作“但是”“然而”“卻”“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十則》)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

③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

4、表示遞進關系的連詞。譯作“而且”“並且”或不譯。

①以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馮婉貞》)

②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③敏而好學。(《十則》)

5、表示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視其缶。(《捕蛇者說》)

③睨之,久而不去。(《賣油翁》)

6、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譯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記》)

②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他。(《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③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黃生借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