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中醫的“幸運少年” 壹個人,從事壹份自己喜歡的職業是幸運的;而更幸運的是,這份職業又正是自己的天賦所在。連建偉教授就是這樣壹個幸運的人。
1996年,中學畢業的連建偉由於當時的社會原因,沒能繼續讀書。就在這個無事可做的時期,他的壹位叔公建議他學習中醫,並送給他《藥性賦》和《藥性歌括四百味》兩本書。
沒想到,正是這位叔公和這兩本醫書,引領連建偉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在校期間培養出的紮實的語文功底,使陳建偉讀起晦澀難懂的古醫書時遊刃有余,樂趣無窮。
看到連建偉對中醫有如此天賦,這位叔公便將自己珍藏的所有中醫書籍都送給了他,其中包括整套的中醫院校教材,這使雖然沒有進行過在校中醫學習的連建偉具備了較為系統的中醫理論基礎知識。
少年時期的連建偉,沈浸於《傷寒論》、《金匱要略》等中醫經典著作的研讀。連建偉主動找到當地的名中醫,站在他們旁邊看如何給病人診治。這種半天讀書、半天看診的日子,連建偉差不多過了三年。
有壹次,連建偉的壹個鄰居因患肺結核吐血不止,早就被疾病折騰得貧困潦倒的鄰居再也沒錢去縣結核醫院治病了,於是便想到了學中醫的連建偉。
沒想到的是,連建偉根據醫書上記載的古方,5服藥下去就使鄰居的病情明顯好轉,止住了吐血。這是連建偉人生中的第壹個病人,而此時他才十六七歲!鄰居的病情的好轉不僅讓連建偉學中醫的信心倍增,也讓周圍的人知道了他“會看病”的消息。
機遇:十年磨壹劍
1977年9月的壹天,還在嘉興縣衛生院工作的連建偉,鼓起勇氣給嶽美中先生寫了壹封信,並附上3篇論文,希望能夠得到嶽老的指點。很快,連建偉收到了嶽美中的親筆回信。嶽老在信中鼓勵連建偉好好學習,不要怕在農村的廣闊天地沒有用武之地。
嶽老希望連建偉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考入研究生班學習。這個消息讓連建偉倍感振奮,似乎這十余年的中醫經典的研讀,冥冥之中就是再為這個機會而準備!
1978年10月,連建偉以全國第壹名的優異成績考進了中醫研究生班。後在嶽美中教授的指點下,連建偉選擇了方劑學,成為該院首屆方劑學專業研究生,並師從我國中醫名家、十九代祖傳中醫王綿之教授。
“君子終日乾乾”,自強不息 提起已逝世多點的嶽美中教授,連建偉深情地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雖然嶽美中教授沒有親自帶教過我,但我壹直都把嶽老當成恩師。在北京讀書期間,嶽老中風住院時,我經常去看望他、照顧他。
嶽老在清醒的時候,就給我講做人的道理、臨床經驗,我回去之後就把他講過的話記下來。連建偉教授說,嶽老曾經在病床上為他取了壹個“字”——“乾乾”。因為《易經》中的第壹卦就是乾卦,裏面說“君子終日乾乾”。“乾乾”的意思就是不泄氣,不斷學習,自強不息。
這是嶽老的連建偉的期望。嶽美中教授帶給連建偉最深刻的教誨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做壹名合格的醫生。他壹直都記得嶽老的那副對聯:“治心何日忘我,操術隨時可誤人。”意思是說,做人要治理好自己的心,達到忘我、無我的境界,把心放在病人身上;要時刻警醒自己,操持醫術隨時可以誤人性命。
在跟隨王綿之教授學習方劑學的日子裏,連建偉學到了許多臨床診療知識。王教授的的嚴格要求使連建偉在以前自學的基礎上,中醫知識不斷系統化、規範化。
名師的指點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為連建偉鋪設了成才之路。
博采眾長,“師古”而不“泥古” 連建偉教授以純粹的中醫望、聞、問、切的基本方法對病人進行辯證論治,用藥精妙,療效確切,價格低廉,許多疑難疾病僅服用數服中藥便能收到很好的療效。
對於自己高超的醫術,他謙虛地歸功於古代的名醫:“我用的好多方子就是壹兩千年前的記載的,是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
連建偉教授稱得上是傳統中醫的虔誠“教徒”,他堅持認為中醫應該按照其自身規律和特色發展,不能被“西醫”左右,更不能以西醫的標準來要求中醫。他說:“西醫註重診斷,對急診的治療效果明顯;而中醫多從治本入手,治療較徹底,對疑難雜癥較為拿手。
中醫、西醫各有所長。我們學中醫的要在繼承和發揚好傳統中醫的基礎上,引入合適的現代技術,讓中醫更具生命力和競爭力,‘鋪軌’到國際上去。”
從事方劑學研究的連建偉教授認為,對古人的方子要領會其精神實質,必須通過臨證去體會,把握其應用。在用古方時不是用“死方”去治“活病”,而是可以數方加減,靈活應用,這樣還可以創制出新方。
中醫方劑的真正價值在於其療效,只有通過臨床實踐才能理解方劑及其療效,療效是檢驗方劑價值的唯壹標準。他說:“漢代《傷寒論》中有113個處方、《金匱要略》中有262個處方。
迄今保存的自古以來有方名記載的方劑就達6萬余首,雖有藥物組成又無方名的也有6萬余首,這多達12萬余首的方劑若能得到繼承加以創新,必將大大促進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醫療要堅持公益性,崇尚醫德 醫生壹定要註意道德修養,學習古人“但願世上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