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上真的有梁山伯和祝英臺嗎?

歷史上真的有梁山伯和祝英臺嗎?

“梁祝”是戲曲、小說人物,不是正統歷史人物。梁祝故事是民間傳說,而非歷史真實。當然,它之所以能夠流傳壹千多年,又絕不會是空穴來風,它會有壹定的歷史根據,起碼會有壹個故事原型,而後在流傳中再經過千千萬萬人的口頭加工,於是成為壹篇集體創作、藝術價值又非常高的民間文學。在此過程中,肯定會烙上某些原生素材的痕跡,至少是保存著故事原型的主題思想,再附會以流入地域的風情、景物,但卻無論如何已不是也不可再被當作嚴格意義上的歷史真實看待,否則就會縮小“人類口頭文化遺產”的價值,並使研究工作誤入歧途。

從上個世紀的20年代至今,曾經有上百位專家學者對“梁祝”進行過深入的研究,毫無例外地都把這個故事定位在“傳說”(民間文學)的範疇。至於某些古籍(諸如有利於“宜興說”的唐《十道四蕃誌》,宋《廣輿記》、《太平環宇記》、《鹹淳毗陵誌》,明《古今小說》、《宜興縣誌》,清《常州府誌》、《仙蹤記略》;以及有利“寧波說”的唐《宣室誌》,宋《四明圖經》、《義忠王廟記》,元《四明誌》,明《識小錄》、《寧波府誌》,清《鄞縣誌》、《祝英臺小傳》等)上的記述,應該說他們也都讀過,甚至是很熟悉的。卻為什麽仍把“梁祝”劃入民間傳說中去呢?

首先,如果歷史記載是十分肯定的話,那麽全國就不會有那麽多的梁祝墓和“讀書處”了。打個比方,關羽的廟宇是最多的,但卻無人否定他的“解州”籍貫;蔡文姬是被人喜愛的女性,而且死後埋到了陜西,但仍公認她是陳留“圉”人。對墨翟、莊周的原籍雖有些爭論,卻也從未離開過河南,總不至於跑到千裏之外吧?可為什麽梁祝的出生地,在各種野史、筆記、傳說、故事乃至民間流行的各類戲曲、曲藝中,竟可以找到數十處之多?這壹現象至少說明那些古籍上的記述並不具有權威性,或者根本就讓人懷疑!

另外,舉凡附加“神話”色彩(或成分)的傳說,大都只有壹兩個人是故事原型中的人物,其他配角則均屬“演義”中的添加劑。比如馬文才(沒文才),各地便有馬洪、馬留、馬俊、馬瑞、馬得芳、馬世恒、馬文祥、馬四來(賴)等多種名字;英臺的父親祝公遠,也有祝彥芳、祝立成、祝淳源、祝春榮等不同名稱。至於“四九”更明確告訴人們“事已久矣”!“人心”則影喻本故事反映的主題不過是人們的壹種理想、期望,如此而已。它和《紅樓夢》小說中對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村言)等的取名,用意毫無二致。盡管故事中包含著某些歷史片斷,乃至確曾有過的某個歷史人物,但在進入“傳說”的時候,無疑都經過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加工,成為對某個普遍的歷史現象的典型概括,或曰“藝術想像的產物”,甚至還滲入了統治階級腐朽觀念的成分。如此說來,在寧波另有梁祝並非同代人的“陰婚說”和梁縣令黃泉立功的“還魂說”也就不奇怪了。為此,就只能把“梁祝”故事定為“實實在在的純民間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