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典籍中描述都城大小的方四十裏、方七十裏等怎麽理解才正確?

古代典籍中描述都城大小的方四十裏、方七十裏等怎麽理解才正確?

我們在了解歷史和探索歷史的過程中,時常需要去查閱壹些典籍中記載的歷史資料,在查閱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描述某某都城大小方七十裏,某某王城方四十裏這些數據。那我們該怎麽理解或者解釋才是正確的呢?

下面我舉個例子說明壹下,《逸周書?作雒》曰:?及將致政,乃作大邑成周於中土。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裏。南系於洛水,北因於郟山,以為天下之大湊。?

這是西周時期營建成周城(洛邑)的記載,郛方七十裏中的郛是外圍的大城、外城的意思,方七十裏現在很多人和資料上都把它理解成方圓七十裏,下面我們來看看方圓七十裏有多大,方圓七十裏就是以七十裏為半徑的圓內的面積,七十裏換算成公裏是三十五公裏,35?35?3.14=3846.5(平方公裏),2019年洛陽的建成區面積是300平方公裏左右,方圓七十裏大約有現在13個洛陽這麽大,這太離譜了!而實際上洛邑南面還沒有過洛河呢,我們看看記載:?南系於洛水,北因於郟山。?郟山就是邙山。這相差太遠了,實在太離譜了,所以這樣的理解是絕對錯誤的。

方七十裏正確的理解是見方七十裏,就是面積七十平方裏。這裏我要說明壹個問題,是見方七十裏,不是七十裏見方,這兩者是不壹樣的,見方七十裏是面積七十平方裏,而七十裏見方是邊長七十裏的方的面積,理解成七十裏見方也是錯誤的。所以洛邑(成周)外城的面積是七十平方裏,邊長約8.4裏,這樣才符合邏輯。

綜上所述,古代典籍中描述都城、王城等大小的方四十裏、方七十裏(即見方四十裏、見方七十裏),就是指它們的面積為四十平方裏、七十平方裏。這個問題理解的正確與否對考古非常重要,理解錯了要多付出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所以必須正確對待這個問題,從現在起要把這個問題糾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