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魯迅的著作有哪些?

魯迅的著作有哪些?

魯迅的著作如下:

小說集

《吶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仿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

《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雜文集

魯迅生前所創作的未結集出版的雜文作品死後由蔡元培、許廣平等整理出版納入第壹版魯迅全集中,然而時間倉促,難免遺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魯迅全集補遺》、《魯迅全集補遺續編》,這些文章後以不同分類方式納入各種版本的魯迅全集之中,在這些全集中對這些文章總集所取名目頗多,以下皆以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魯迅全集》所取名為準。

魯迅雜文合集

《墳》 1927年3月,未名社

《熱風》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續編》 1927年5月,北京北新書局

《續編的續編》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書局

《三閑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書局

《南腔北調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書店

《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眾書店

《花邊文學》 1936年6月,上海聯華書店

《偽自由書》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書局

《準風月談》 1934年12月,上海聯華書店

《且介亭雜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眾圖書公司

《集外集拾遺》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補編》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翻譯作品

《壁下譯叢》 1929年4月,上海北新書局

《現代日本小說集》 1923年6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現代新文學的諸問題》 1929年4月,上海大江書鋪

《桃色的雲》 1923年7月,北京新潮社

《藝術論》 1929年6月,上海大江書鋪

《苦悶的象征》 1924年12月,北京未名社

《文學與批評》 1929年6月,上海水沫書店

《出了象牙之塔》 1925年12月,北京未名社

《月界旅行》 1903年,日本東京進化社

《小約翰》 1928年1月,北京未名社

《工人綏惠略夫》 1922年5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思想·山水·人物》 1928年5月,北新書局

《現代小說叢譯》 1922年7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近代美術史潮論》 1929年,北新書局

《愛羅先珂童話集》 1922年7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小彼得》 1929年11月,上海春潮書局

《文藝政策》 1930年6月,上海水沫書店

《藝術論》 1930年7月,上海光華書店

《毀滅》 1931年9月,上海大江書鋪

《豎琴》 1933年1月,上海良友圖書公司

《十月》 1933年2月,上海神州國光社

《壹天的工作》 1933年3月,上海良友圖書公司

《表》 1935年7月,上海文化生活書店

《俄羅斯的童話》 1935年8月,上海文化生活書店

《死魂靈》 1938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壞孩子和別的奇聞》 1936年6月,上海聯華書局

《藥用植物及其它》 1936年6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山民牧唱》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

《譯文補編》 2008年3月,福建教育出版社

《地底旅行》 1906年3月,上海普及書局及南京啟新書局

《域外小說集》 1909年3月,上冊;1909年7月,下冊 署會稽周氏兄弟纂譯,周樹人發行,出版社未知

學術專著

《中國小說史略》 1923年12月,上冊;1924年6月,下冊,北大新潮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魯迅全集委員會整理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魯迅全集委員會整理

其他作品

魯迅其余作品合集

《野草》 1927年7月,北京新潮社 散文詩合集

《朝花夕拾》 1928年9月,北平未名社 散文集

《古籍序跋集》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委員會整理合編

《譯文序跋集》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委員會整理合編

《兩地書》 1933年,上海青光書局 魯迅與許廣平書信合集

《魯迅書簡》 1937年,三閑書屋 許廣平整理

《魯迅日記》 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 許廣平整理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壹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