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鬲與家(那個字我打不出來)的用途和內部結構的區別

鬲與家(那個字我打不出來)的用途和內部結構的區別

古代煮飯用的炊器。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狀壹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

銅鬲流行於商代至春秋時期。商代前期的鬲多無耳,後期口沿上壹般兩個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為高領,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後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數為折沿折足弧襠,無耳;有的在腹部飾以觚棱。

西周時還有方鬲,體為長方形,下部有門可以開合,由門內放入木炭。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壹件,門前還表現出刖刑奴隸守門的形象。

銅斝

腹足相通之銅斝

此銅斝1984年出土於河南省偃師市二裏頭遺址第九號墓中,器口基本呈圓形,外敞,口沿有兩個三棱錐狀矮柱,單把,束腰,下腹部外鼓,平底。三棱形空足。腹與足相通。

銅斝的鼻祖

銅斝與銅爵壹樣,是中國古代青銅文化中最早出現的青銅酒器之壹,而其源頭則是龍山文化廣泛出現的陶斝。據考察,二裏頭遺址出土的這件青銅平底銅斝為夏王朝晚期遺物,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銅斝之壹。

兼作溫酒器之註酒具

"斝"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已見到,為商代雙柱平底斝之象形。周代禮書中也常常提到斝,是壹種酒器。從大量的出土文物中發現,銅斝是與銅爵配套的酒器,專門向爵內註酒,又兼作溫酒器。《禮記·禮器》雲"尊者獻以爵,卑者獻以散(斝)",明確了銅斝在酒器中的地位列於銅爵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