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弟子規,千字文, 三字經它們是精華還是糟粕評論600作文?

關於弟子規,千字文, 三字經它們是精華還是糟粕評論600作文?

不能不說,《弟子規》中的內容,糟粕成分大於精華。雖然《弟子規》壹上來就高調宣稱:“弟子規,聖人訓”雲雲,但其實此書和孔子壹毛錢的關系也沒有,這書誕生於清朝雍正年間,是壹個終身不及第的秀才叫李毓秀的所寫。

所以說,遠不如讓孩子們來讀明代蕭良有撰寫的《龍文鞭影》。蕭良有是明朝的神童,十幾歲就壹路過關斬將,最終得了進士第二名,也就是榜眼,事實上他應該是狀元,是因為考官巴結權勢正熾的張居正,把狀元讓給了張居正的兒子。假如現在有兩個人開辦 教育輔導班的話,妳是願意送到高考狀元清華大學畢業生那裏接受學習經驗,還是願意送到壹個三本畢業生那樣去接受輔導?

再看內容,李毓秀為人迂腐騰騰,滿紙封建倫理道德的說教,當然舊時的道德,比如尊敬師長之類的也是有壹定的可取性的,但是《弟子規》中的教法遠遠脫離了時代,什麽“親有疾,藥先嘗”,古時往往是湯藥,嘗壹點知道冷熱,而且劑量微小,不會對身體有傷害,我們現在的醫藥可嘗不得,父母有高血壓,孩子也吃降壓片?父母有心臟病,孩子也吃救心丸,非得出事故不可。其余像什麽“守喪三年”,經常悲戚,斷絕肉食之類,這在古代就少有人做到,現代社會中更是不可能的。還有什麽“非聖書,屏勿視”之類,是清代進入封建社會腐朽時期的文化專制行為,是愚昧人民的反文明舉動,中華民族之所以在這個年代落後於世界,就是基於這樣的思想。

《弟子規》通篇都是這樣的說教,雖然也有壹定的品德教育功能,但是並不完全符合現代文明理念和當今的社會價值觀。所以,與其讀這個,遠不如讀《龍文鞭影》,《龍文鞭影》壹書文采斐然,而且每壹句都包含壹個歷史典故,有些豐富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對少年兒童增長知識,豐富文學知識和歷史知識,幫助是很大的。

其余,就算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也遠遠勝過《弟子規》,古代時最常見的蒙學書籍,就是上面說的“三百千千”,在古人都不怎麽推崇《弟子規》的情況下,我們現代人何必將思想迂腐,糟粕遠遠大於精華的《弟子規》奉為圭臬,捧上天呢?

古代的東西也不見得完全是好的,我們要吸其精華,棄其糟粕,在如今國學盛行的風氣下,我們壹定要擦亮眼睛,防止壹些文化糟粕包裝出來,毒害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