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丁”的姓氏來源

“丁”的姓氏來源

丁氏源自五支 炎帝後裔居多丁

丁氏,壹直是壹個陣容龐大的家族,它的成員至少有5支以上。

根據學者的考證,丁姓的始見,大致是在3100年以前的周武王伐紂之時。《姓氏考略》上所記載的:“太公金匱,武王伐紂,丁侯不朝,丁姓始此。”明白指出了當時就已經有以丁為姓的諸侯。不過,古籍中對於這位丁侯的來龍去脈,大多語焉不詳,所以到目前為止,大家只能知道丁氏的具有悠久歷史,卻壹直無從探知最原始的丁氏的家世源流。

第二支丁氏,就有詳實的源流可考了。依照《姓纂》和《萬姓統譜》、《通誌氏族略》等書的記載,他們是姜太公的後裔,發源於現在的山東省境內,其家族淵源,還可以遠遠地追溯到上古的炎帝神農氏,是最為道地、最為光彩的黃炎子孫。這壹支丁氏,實際上也是後世丁氏之族的主要成員。

到了三國鼎立時期,位於江南的東吳,開始出現了第三支丁氏,那便是孫權之孫的被改姓為丁。這壹段淵源,明載於《江表傳》,是這樣說的:“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換言之,後世的丁姓人之中,也有壹部份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因為孫氏正是傳自周文王的第八子康叔。

此後,丁氏的陣容越來越是龐大,先後加入了兩支新的生力軍:壹支改自於氏,壹支則由來華定居的西域人所改。關於這兩支丁氏的加入,都是有具體的證據可為依憑的,包括《楓窗小牘》所記載的:“宋有無賴子於慶欲依丁謂,壹老儒教其改姓丁,後果得意”,以及明載於《楊士奇東裏文集》的:“丁鶴年,其先西域人,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原,因以為姓。”

從丁氏組織龐大和復雜的情形,還可以提示世人這樣壹個觀念,那就是同姓的男女,不壹定就絕對不可通婚,而不同姓的人,也不壹定就必然適宜彼此聯姻。這壹點,《中華姓府》指出:“禮,同姓不婚,莫不知之,而同姓可婚,異姓或不可婚,則知者少矣。以丁姓而言,於及西域人所改者,同可婚也;以孫姓而言,孫改之丁,孫丁雖異,則不可婚。是結婚者,宜究祖姓之源,免鑄錯誤。”

如此說來,年輕男女在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時,還真得先行了解自己姓氏的來龍去脈,免得無意之間鑄成錯誤,而貽患後代子孫呢!

歷史上的每壹個朝代,丁氏都是人材輩出,而於清代登峰造極。清代的丁氏,出過傳名千古的國家棟梁之才,更出過功在傳統文化的了不起學者,丁寶楨、丁日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無壹不是滿綴著晶瑩光華的名字。丁日昌,在光緒年間更是大名鼎鼎,不但作到江蘇巡撫的方面大臣,以所歷皆有名績而著稱,而且,曾經輔佐曾國藩,仿造西洋的火器和船舶最力,對於中國的現代化,獻力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