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吳秀華簡介及詳細資料

吳秀華簡介及詳細資料

人物經歷

1997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獲該校博士學位。現為河北師範大學骨幹教師,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戲曲、小說及地方文獻 。

主講課程

1、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2、中國文學史。

3、中國小說史。

4、中國戲曲史。

5、《紅樓夢》研究。

主要貢獻

主要研究論著及編著:

1、《中國古代戲劇辭典》,(參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版。

2、《中國散文鑒賞文庫(古代卷)》(合著),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9月版。

3、《河北戲劇》(合著),花山文藝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4、《笠翁傳奇十種校註》(合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版。

5、《楓冷亂紅雕--葉氏三姐妹傳》,花山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版。

6、《湯顯祖〈邯鄲夢記〉校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7、《明末清初小說戲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版。

主要專業研究論文

1、《文獻》2001年第4期:《靈壽傅氏遺稿文獻考述》。

2、《文獻》2000年第2期:《元好問在真定路行跡》。

3、《文獻》2003年第4期:《燕地賈恩紱手稿中的桐城派資料》。另見《蓮池書院研究》壹書,河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版。

4、《中國典籍與文化》1999年第1期:《古代的媒妁》。

5、《明清小說研究》1999年第1期:《對蔣寅新發現的疑問》。

6、《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3期:《談〈金瓶梅〉中的媒婆形象》。

7、《明清小說研究》1996年第1期:《評吳聖昔對明清小說中女性形象的論述》。

8、《中國文學研究》2002年第3期:《論明末清初的"妒風"及妒婦形象》。

9、《河北學刊》1999年第4期:《元曲研究的新奉獻》。

10、《河北學刊》1997年第5期:《試論古代女子詩詞作品中的苦悶情結》。

11、《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封龍三老"與真定元曲作家群》。

12、《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試論湯顯祖〈邯鄲夢記〉的思想意蘊》。

13、《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略談關漢卿戲劇的荒誕性》。

14、《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略論李漁戲劇的美學追求》。

15、《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4期:《方法論研究的傑作》。

16、《東南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關於明代戲劇家沈自征經歷的壹段史實考辨》。

17、《東南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明末清初戲劇家的創作心理論略》。

18、《長沙電力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試論丁耀亢的戲劇創作》,另見《丁耀亢研究》壹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19、《民國檔案》2003年第4期:《〈馮氏家譜〉中有關馮國璋的幾件史料》。

20、《大舞臺》2007年第2期:《戲劇的寫實與荒誕》。

21、《大舞臺》2009年第6期:《昆劇衰微原因新探》。

22、《大舞臺》2006年第5期:《〈絕唱〉--對荊軻形象的新詮釋》。

23、《首屆元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元代文人劇與科舉制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4、《元曲通融》論文集:《論元代文人劇產生的社會心理基礎》(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5、《戲曲藝術的當代傳承與發展》論文集:《綜論戲曲的創新與發展》(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6、《桐城派研究》2007年第9期:《1926年桐城派學者賈恩紱赴日本觀感詩及與日本學者的交往》。

27、《桐城派研究》2004年第1期:《桐城派作家資料鉤沈》。

28、《桐城派研究》2007年第10期:《賈恩紱年譜》。

29、《戲苑》2003年第1期:《〈蝴蝶杯〉譜出新篇章》,另見《周喜俊劇作選》壹書,花山文藝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0、《燕趙學術》2007年春卷:《略談桐城派在北方的傳播》。

31、《燕趙學術》2010年春卷:《試論元雜劇中的"公弼"官員形象》。

32、《中國古代文學專題史》:《諧謔奇幻的神魔小說--〈西遊記〉浪漫主義色彩》 新華出版社1994年12月版。(下同)

33、《中國古代文學專題史》:《悲劇的題材 喜劇的手法--〈救風塵〉探析》。

34、《中國古代文學專題史》:《因情而死 因情而生--浪漫主義劇作〈牡丹亭〉》。

35、《中國古代文學專題史》:《借離合之情 寫興亡之感--〈桃花扇〉探析》。

承擔科研課題:

1、《蓮池書院對北方文化、學術及政治的影響》河北省社科規劃項目2005年。

2、《河北戲曲研究》河北省教育廳項目2009年。

3、《笠翁傳奇十種校註》,全國古籍整理委員會"十壹五"重點圖書資助項目,(與王學奇教授合報)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