鍉:讀音:chí、dí、dī、shì;?:讀音:fèi。
壹、鍉:
部首:釒
讀音:chí、dí、dī、shì
筆畫:17
1、chí
解釋:
匙,勺子;
鑰匙。
2、dí
鍉針,中醫九針之壹。
解釋:
①唾器。
②通"鏑"。箭鏃,即金屬箭頭。
3、dī
解釋
①歃血器。指的是古代舉行盟會時,微飲牲血,或含於口中,或塗於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誠意的行為。
②中醫九針之壹。針體粗大,而針鋒鈍尖。多用於治療血脈病及熱病。
4、shì
化學元素"銩"的舊譯。
二、?:
部首:釒
讀音:fèi
筆畫:16
,異體字:扉,拼音fèi,註音ㄈㄟˋ ,簡體部首釒部。古籍解釋--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8畫。康熙字典 ?
《集韻》父尾切,音膹。小丁。
又《正字通》匹依切,音鈹。《素問·血氣形誌篇註》砭石,今以?針代之。
擴展資料:
“鍉”相關組詞
1、鍉針 :[ chí zhēn ]
中醫九針之壹。
2、銅鍉:[ tóng chí ]?
見“銅鞮”。銅鞮 讀音 tónɡ dī
①春秋晉邑名。在今山西省沁縣南。晉平公曾築銅鞮宮於此。漢置縣,治所在今山西省沁縣南。北魏以後屢有遷移。明洪武初廢入沁州。
②春秋晉離宮名。
③指襄陽。
④曲名。
⑤亦作"銅鍉"。復姓。春秋時有銅鍉伯華。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3、鍉針 :[ chí zhēn ]
中醫九針之壹。
4、鋒鍉:[ fēng chí ]
猶鋒鏑。借指兵器。
5、鍉針療法:[ dī zhēn liáo fǎ ]?
用鍉針按壓經絡穴位表面以治療疾病的壹種方法.鍉針為古代九針之壹,長約3~4寸,現多用粗鋼絲制成(也有用硬木或骨質材料制成者),針頭鈍圓如黍粟,不致刺入皮膚,用於穴位表面的推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