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秦古籍。壹般認為主要內容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古代史、醫藥、民俗、民族。有學者認為,《山海經》不僅僅是壹部神話,更是壹部古地理,包括壹些海外的山川、河流、鳥獸。
《山海經》的作者和完成時間尚未確定。以前都是歸功於大禹和伯夷。現代中國學者普遍認為,《山海經》不是短時間內寫成的,也不是壹個人寫的。是戰國初期到漢初楚、巴蜀、東、齊等地的人寫的,到西漢時才整理成書。很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
《山海經》最早的版本是西漢時期的劉向和劉欣出版的。
《山海經》共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野經》四卷,《家經》壹卷,約365,438+0,000字。記錄了100多個國家的地理、風土人情、物產,550座山脈、300條水道,以及各國的風景。
中國古代神話的基本來源是《山海經》,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有:誇父追日、神女補天射九天、黃帝戰蚩尤、* *公怒不可及周圍山川,導致洪水(見《諾亞方舟》)、槍盜餘土治水成功、黃帝收回餘土殺槍以及大禹治水成功。
此外,《山海經》還以流水賬的形式記載了壹些奇怪的事件,關於這些事件至今仍有較大的爭論。
這本書是按地區而不是按時間來壹壹記錄這些事情的。記載的東西大多是從南方出發,然後向西,再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中部(九州)。九州被中國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所包圍。
在中國古代,《山海經》壹直被視為中國歷代史家的歷史工具書。因為書寫了很久,連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都想:“余本紀和山海經裏的妖怪我都不敢說什麽。”
中國最早的旅遊地理文獻《山海經》。
人們常常把《山海經》當作閑聊的代名詞。事實上,《山海經》是記載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和地理知識的重要著作。此書是戰國初年至漢初楚、巴蜀人所撰,西漢(辛)修訂後才成現在的樣子。山海經***18,分為山景和海經。書中記錄了中國古代的山川、當地的民俗、自然資源以及大量的神鬼傳說。山經以五嶽河山為綱,內容包括古史、草木、鳥獸、神話、宗教。除了地理方位,《海經》還記錄了遙遠國家外國人的外貌和風格。在古代文化、科技、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壹本旅遊和地理知識的百科全書。《山海經》中的許多童話和民間故事表現出極其豐富的想象力。其中,誇父追日、女神補天、嫦娥奔月、* *工人怒不可遏舟山等神話故事代代相傳,家喻戶曉,為後人的神話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山海經》其實是中國神話最多的古籍。
中華民族童年時期的原始精神,在以《山海經》為代表的各種童話中都有所體現。無論是誇父精神、興田精神、精衛風采,還是女媧氣度,每壹個人物、每壹個故事都展現了中華民族最本真的精神氣質。從這種無意識中爆發出來的文化能量,壹次又壹次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壹大景觀。無論是漢末的黨派之爭,的黨員,吳保衛戰中的君子,清末民初的革命派,還是早期的* * *黨員,無論他們自稱信仰什麽,他們骨子裏所繼承的,正是《山海經》神話中的那種文化血統。在他們身上,人們總能看到誇父和興田的影子。在他們身上,人們壹次又壹次地領略到中國文化的生命力,最自由、最陽剛、最熱情、最有創造力的精神。這是中國文化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這種本源精神,而絕對不是因為孔孟及其儒家學說,中國文化才能在暴政的長夜中頑強生存。與中國文化的起源和真實性相比,儒家思想只是整個民族文化史上的壹個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