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夏朝(Khar dynasty)——太陽王朝

夏朝(Khar dynasty)——太陽王朝

“華夏”壹詞的來源

提到“華夏”壹詞的來源,我們先來看看“花剌子模國”。

成吉思汗曾經征服過壹個中亞國家,叫做花剌子模國(Khorazm)。“花剌子模”是Khor-azm(或Khwar-azm)的音譯,khor是“太陽”的意思,azm是“地方”的意思,所以“花剌子模”就是“太陽之地”。

“華夏”壹詞,是斯基泰語(塞語)Khor-Khar的音譯。Khor的意思是“太陽”,Khar的意思也是“太陽” ,所以這個詞是兩個同義詞的復合形式。

Khor(或Khwar)譯為“華”,Khar譯為“夏”。

可見“華”和“夏”都是“太陽”的意思。

(很多人都認為“華夏族”是對古代漢族人的稱呼,其實“華夏族”包含了中國境內的所有民族)。

中亞地區曾經有過的吐火羅斯坦,被譯為“大夏國”。因為“吐火羅”這個詞(Tokharoi或Tokhoroi)就是由to(大)和khar(太陽)構成。

在中亞地區曾經有過壹個強大的西遼政權,也叫“喀喇契丹”。由於kara(喀喇)這個詞在突厥語裏是“黑色”的意思,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喀喇契丹”就是“黑契丹”。實際上,這個“喀喇”是斯基泰語的Khar,就是太陽,太陽就是夏,所以“喀喇契丹”應該是“夏契丹”。

夏朝——太陽王朝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夏”是斯基泰語khar的音譯,khar(夏)是“太陽”的意思,所以“夏朝”的意思就是“太陽王朝”。

“夏”在漢語裏有“炎熱”的意思,比如“夏季”就是“炎熱的季節”,正符合“太陽”的觀念。

夏朝的標誌,是壹只代表太陽的鳥,也叫太陽神鳥,古人稱之為“金烏”。

金文的“夏”字就是壹只鳥的形象。

扶桑樹

在《山海經》裏記載了壹種叫“扶桑”的神樹。

扶桑,是Khor-chang(Khor-tshang)的音譯,意為“太陽的所在地”。

khor——太陽,chang(tshang)——居住地(與漢語的“城”同源)。

所以“扶桑”的意思,就是“太陽居住的地方”。

扶桑樹上有十只鳥,代表十個太陽。他們的名字分別是:

甲(grap)、乙(kit)、丙(biengs)、丁(deng)、戊(muk)、己(giks)、庚(grang)、辛(sin)、壬(nim)、癸(gyuiks)。

據《史記》記載,夏朝由十二個氏族部落組成,他們是: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實際上遠不止這些)

“禹興西羌”,大禹就是在西羌(四川雲南壹帶)建立夏朝,所以夏朝的那些部落有很大壹部分都是西羌部落。比如“彤城氏(Ldong Tsang)”,很可能就是黨項羌。

三星堆的青銅大立人是誰?

《說文解字》:堯,高也。

古籍說“堯身高十尺”,又說堯帝是“眾聖之主,百王之長也”。

可見三星堆的青銅大立人就是堯帝。

青銅大立人(堯帝)的圈形手勢代表權力,手裏是空的,沒有拿任何東西。

那些拿著蛇或拿著象牙的的雕像和圖案可能都是假文物,混淆視聽,誤導性極大 。

在古代“圈”和“權”同音,圈手就是權手,誰擁有圈手,誰就擁有政治權利。

禹耳三漏,首代鉤鈐

三星堆二號坑出土的壹尊銅像(三星堆青銅人頭像K2:83):

《論衡·骨相篇》裏說“禹耳三漏”,就是說夏朝創始人大禹的耳朵上有三個洞。

《帝王世紀》說大禹“兩耳三鏤,首戴鉤鈐”。

“三鏤”就是“三漏”,指大禹耳朵上的三個洞。那麽,“首戴鉤鈐”是什麽意思呢?

根據筆者的研究,這裏的“鉤鈐”並不是人們認為的星宿,而是“綸巾”的誤記。

應該是記載的人根據“綸巾”的發音寫成了“勾今”,後來抄寫的人又把“勾今”按照 星座 的名稱改成了“鉤鈐” 。

所以說,“首戴鉤鈐”實際上是“首戴綸巾”。

這裏說的綸巾,就是以前四川人頭上的那種頭巾。

可見,“兩耳三漏”和“首戴綸巾”是夏朝創始人大禹的標誌。

夏朝皇帝姓什麽?

夏朝的皇帝,姓“姒”。

這個“姒”很可能是藏語的? (Rje),而藏語的Rje來源於梵語的rājā(王)。

顓頊首戴幹戈

古籍記載“顓頊首戴幹戈”和“顓頊戴午”,比如《史記·五帝本紀》說:“瑤光如虹貫月,正白,感女樞於幽房之宮,生顓頊,首戴幹戈,有德文也”。

三星堆縱目面具頭上的裝飾物就是幹戈,就是午(杵)。

“顓頊”這個詞是古突厥語Tonuz(北鬥豬神)的音譯,所以這個面具是半人半豬的形象。

顓頊帝觀測天文,制定歷法。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把他的面具設計成北鬥豬神的形象。眼睛設計成縱目是對他觀測天文的贊美,根本不是所謂的“甲亢”。

顓頊帝是黃帝的孫子,也是大禹的爺爺。顓頊出生在四川,是夏朝最早的開創者,也就是四川地區民間傳說中的古蜀王蠶叢。實際上四川地區根本不是古蜀國,而是夏朝的所在地,顓頊和大禹就是在四川(西羌)創立的夏朝。

夏族(夏後氏)為了紀念夏朝最早的開創者顓頊,就把顓頊(首戴幹戈)的形象和夏後氏的形象(太陽神鳥)結合起來,形成壹個人面鳥身的雕像。

三星堆的鳥

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夏”字就是鳥的形象,鳥就是代表太陽,代表夏朝。

在三星堆裏面,不同種類的鳥,很可能代表不同的姓氏。

比如雞,代表軒轅黃帝的姓氏姬(Rgya)。

站在神樹頂端的人頭鳥也是代表夏(太陽),首戴幹戈的是顓頊,沒有戴幹戈的是黃帝。

破解三星堆黃金權杖圖案

有辮子的是有虞氏的虞舜,沒有辮子的是夏後氏的大禹:

用壹支箭把魚(有虞氏)和鳥(夏後氏)連在壹起,代表虞夏聯盟。

黃金權杖圖案的意思就是“虞夏聯盟之王”,根本不是所謂的“魚鳧王”。

後羿射日(後羿代夏)

東夷有窮氏的後羿篡奪了夏後氏的王位,砸毀了象征夏後氏政權的青銅神樹和銅像扔進坑裏,並填入大量象牙(壹種迷信儀式),用來防止夏後氏政權的復蘇。

夏後氏從三星堆遺址逃出,來到金沙遺址。並做出後羿的人偶,對後羿進行詛咒。

(辮子是東夷的標誌,頭上的英雄角是有窮氏的標誌,圈形手勢代表他已經掌握了政治權利)

後來,寒浞篡奪了後羿的王位。後羿的族人(有窮氏)陸續逃出三星堆,來到四川南部和雲南壹帶,發展成彜族。

(若轉載,請註明出處或作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