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阮籍
別名:阮步兵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
出生日期:公元210年
逝世日期:公元263年
職業:詩人,作家,思想家,隱士
信仰:老莊哲學
主要成就:大力創作五言詩、玄學
代表作品:大人先生歌、詠懷八十二首、采薪者歌 阮籍作品今存賦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余首。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阮籍著作,《隋書·經籍誌》著錄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過他的作品散失的並不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詠懷詩》八十余篇",看來全部流傳了下來。明代曾出現多種輯本,張溥輯《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註本有近人黃節的《阮步兵詠懷詩註》,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
《大人先生傳》是阮籍今存最長的作品,4000余字。據《晉書·阮籍傳》載,這篇作品作於阮籍遊蘇門山見仙人孫登之後。所謂"大人"即仙人,用司馬相如《大人賦》意。文體與他的論說文近似,也采取辯難的方式展開,不過主人公已不是"阮先生",而是改為"與自然齊光"、"變化神微"的"大人先生"了。文章壹方面闡發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旨趣,壹方面也對世俗庸人作了譏諷,特別是在第壹段與"君子"的對話中,其思想鋒芒之銳利,是阮籍著作中僅見的。從藝術上看,此文也是阮籍散文中最出色的。特別是"虱處□中"這壹寓言故事,形象生動,寓理深刻,顯然是受了《莊子》文風的影響。在這段故事之末,作者寫道:"汝君子之處區之內,亦何異夫虱之處□之中乎!"強烈表達了對"禮法君子"的憎惡。在語言運用上,此文音節整齊,而且基本都用韻,時見對偶文句,有的地方鋪排較多,接近於賦的風格。
詠懷詩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此外還有四言《詠懷詩》,今存13首。這些詩的具體寫作時間及背景已難確考,壹般認為它們不是壹時之作,而是包括了平生不同時期的作品,總題為"詠懷"。《詠懷詩》全都是抒情述懷作品。由於阮籍生活在特殊的政治環境中,加上他獨特的性格和處世態度,使他的詩歌面貌很有個人特色。《文選》李善註引說:"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誌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指出了它在內容上以感嘆身世為主,也包含著譏刺時事的成分,在表現方式上則曲折隱晦。
《詠懷詩》中的身世之感,可分兩個方面。壹是自述生平經歷及理想誌向,壹是表現懼禍憂生心情。這兩方面有時分寫,有時合說,並無定規。主要寫生平經歷誌向的,如第5首敘述"平生少年時"放誌遊樂情形,以及事後自悔歲月蹉跎的苦惱。第15首述"昔年十四五,誌尚好詩書",曾以顏回、閔子騫自期,但後來則又自己覺得榮名皆空、萬念俱灰。又如第29首述"昔余遊大梁"情狀,第61首述自己"少年學擊劍"等事,都可歸入此類。此外,某些篇章主要是寫詩人求仙及隱逸思想的,如第81首"昔有神仙者"、第74首"猗□上世士",略同於遊仙詩或招隱詩,反映了阮籍要堅持誌節、不想同流合汙的內心願望,表現了他對解脫矛盾苦悶途徑的尋求,基本上也可算在這壹類裏。主要寫懼禍憂生心情的,如第1首,述詩人徹夜不寐,對著清風、明月起坐彈琴,耳中傳來孤鴻悲鳴,不禁使他"憂思獨傷心"。第3首"嘉樹下成蹊"就比較明白地說出了在秋冬萬物雕零時節中"壹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的沈重心情。此外如第11首"湛湛長江水"、第47首"生命辰安在"、第71首"木槿榮丘墓"等,都有較明顯的憂生情緒。在詩歌中嗟嘆人生不永,《古詩》和建安詩歌中就有不少。謝靈運就曾說曹植"頗有憂生之嗟"(《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阮籍父親阮瑀也好作這壹類詩。不過到阮籍的時代,政治形勢更為險惡,他結合著自己的身世,不論在思想深度和表現技巧上又都有所發展。
"譏刺時事",是阮籍詩中相當"隱避"因而頗難坐實的內容。前人曾在這方面下過很多勾稽考索的功夫,所說紛紜而大部分還難作定論。只有少部分篇章,能夠體味出確有涉於時事,或者蘊含著對某種事實的看法。如第31首"駕言發魏都",是寫戰國時梁惠王耽樂而軍敗身亡事的,陳沆以為此"借古以寓今也。明帝末路,歌舞荒淫,而不求賢講武,……不亡於敵國,則亡於權□,豈非百世殷鑒哉!"(《詩比興箋》)其說近是。不過詩篇所暴露的,恐不止是明帝末年,還應包括整個魏末時期。又如第67首"洪生資制度",是寫"洪生"即鴻儒的,詩中說他們憑借著禮樂制度和次序紀綱,擺出道貌岸然姿態,但他們的言論行為,都是虛偽的,末二句說"委曲周旋儀,姿態愁我腸",表示了詩人對這些"禮法之士"的批判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