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主要學的是“四庫全書”,它把國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
“經”是指古籍經典,如:《易經》《道德經》《詩經》《孝經》《爾雅》。“史”指壹些史學著作,如:《史記》《資治通鑒》《通誌》《三國誌》《漢書》等。
“子”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壹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法家的《韓非子》《商君書》兵家的《孫子》.
道家的《老子》、《莊子》,釋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術數、皆入“子部”。“集”是歷史上諸位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的文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荊公集》等。
怎樣學國學
學國學第壹步要做的就是學習文言文。新文化運動以前是文言文的天下,不懂文言,談何研究國學。學習文言,以王力的《古代漢語》為好.
此書先給出幾段文選,並有詳細註解,然後講常用詞,再講語法、常識等通論。此書主張文言要在讀中學,而不是空談理論,古人學習文言也是反復誦讀中學習的。
此書把文的部分幾本上都涵蓋到了,都有選文。而且此書還為讀者推薦了優秀的註本。這裏,我們要談壹下註本和版本的問題。
選出版社是很重要的,有些出版社是以出版地攤書為主的流浪出版社。他們所做的是把良好的原文肢解,或配上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麽的垃圾譯文。壹本書有十個版本,其中八個不全,這都是流浪地攤出版社幹的好事。
古籍以中華書局的為好,上海古籍的也不錯。讀外國名著不但要選出版社,還要註意譯者。如果讀者拿不準,可以百度壹下。
如果是古籍,可以搜哪個註本(版本)好”,哪個譯本好”。這時會跳出壹大堆推薦,其中豆瓣、知乎、百度知道的推薦有理有據,綜合幾家看心裏就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