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自古便追求長生之術,因此壹直有尋“仙藥”的說法,這在許多古籍中也都有記載,但壹直沒有被證明,而在最近,我國考古學家就從壹座西漢古墓中,確認了古籍中“仙藥”的存在,並且壹時沒忍住,打開了它,古籍中的記載成了現實。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這是在洛陽的壹座西漢古墓中出土的,當時被裝在青銅器內,顏色看起來呈現出金黃色,起先考古學家還以為這是古代的壹種酒,而在古墓中出土酒是常有的事,但是在經過對液體進行取樣檢測後,這居然是壹瓶保存了2000年的”仙藥“。
據洛陽市考古研究員介紹,這是壹座距今大約2000多年的西漢古墓,這是壹座西漢空心磚券大墓,當時是在洛陽鬧市區施工時被發現的,當時發現這瓶液體的時候,考古人員就有預感這不是普通的”液體“,所以壹時沒忍住,就打開了它,隨即就將其送到了北京做詳細鑒定。
根據鑒定結果,這瓶藥水的主要成分為硝石和明礬,而在中國西漢古籍《三十六水法》中也有記載,古人會使用硝石和明礬石來制作藥物,並且認為飲用它就可以成仙,這也是我國第壹次在陵墓中出土實物,此墓的主人可能是壹個縣令或者郡守。
古人其他的“仙藥”
我們知道,長生不老是古代權貴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古代“仙藥”比比皆是,而排名第壹的絕對是五石散了。那麽為什麽五石散會被稱為“仙藥”?古代排名第壹的“仙藥”五石散是什麽成分?中毒太深雖說是仙藥,不過五石散可不是吃了就能我欲成仙快樂齊天的良藥,而是壹味治療傷寒的方子,也就是治感冒的。五石散是我國古代名醫張仲景發明的,因為是由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礜石、赤石脂五味石藥成分合成的,因此被稱為五石散。
這副方子本是治療傷寒病人的,因為副作用太大,食用後的病人會感到渾身燥熱,需要不斷運動來散熱,可怕的是,如果藥性難以散發,病人可能會五毒攻心而死。換句話說,五石散是用來治療傷寒的中藥藥方,但是五石散絕對不是良藥壹副。需要依靠五石散治療的病人壹定要嚴格按照醫生囑咐,否則會發生殘疾等不良反應甚至致命。五石散自研制以來就壹直用以醫用,直到魏晉南北朝廣為流傳,作為“仙藥”,這就要說到魏時的古人何晏。
何晏以好色聞名,偶然壹次服用了五石散後覺得神清氣爽,力大無窮,何晏因此吃上了癮,長期服用後發現皮膚變的白皙了,五石散價格不菲,貴族見狀,紛紛效仿,吸食五石散壹時成了時髦的事,就這樣持續了幾百年直到唐朝名醫孫思邈發現五石散的弊端,他認為張仲景方子中礜石這壹味藥吃多了會使人產生慢性中毒的癥狀,於是將礜石壹方改為了無毒的石硫磺。
要知道在魏晉南北朝因為食用五石散中毒而死的人比比皆是,而到了唐朝人們使用孫思邈的方子後死的人數確實少了,不過迷戀五石散的人卻越來越多,妳問我這些人為什麽明知有毒還要吸食?我只能說:因為中毒太深。這類能產生耐藥性的藥物只要沾染上就很難戒掉,而且它們的隱形危害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它不僅侵害我們的身體,還腐蝕我們的心靈,各位小夥伴們,千萬要潔身自好,珍愛生命,遠離這類邪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