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如何鑒定碑拓?

如何鑒定碑拓?

·第十四章 中國瓷器古董拍賣·第三節 中國古籍及手稿拍賣

作者:祝君波 文章來源:精拍網特稿 點擊數:321 更新時間:2006-12-8 12:44:09

古舊書的拍賣在海外市場起步更早。據資料顯示,著名的克裏斯蒂、蘇富比拍賣公司其創始人克裏斯蒂先生、蘇富比先生在200多年前都是經營舊書的書商,後由書商引進了現代拍賣方式,創辦了著名的拍賣行。時至今日,倫敦還時常舉辦古舊書的專場拍賣會。1788年倫敦蘇富比就曾拍賣壹本第二版的《***產黨宣言》,以2.2萬英鎊成交。

在我國,舊書的交易古已有之。建國以後各地更保留古籍書店,專營古版書尤其是珍稀版本圖書,並以北京琉璃廠的中國書店和上海福州路的古籍書店最為有名。1993年起,北京率先創辦中國古籍版本拍賣會,10年來形成了如下特征:

1 形成了以嘉德、瀚海、中國書店三家拍賣行為主的北京中心市場;上海由朵雲軒、國際拍賣、嘉泰等公司為主形成南方中心市場,但聲勢和級別次於北京。

2 在90年代,古籍版本的拍賣壹直作為書畫的陪襯,拍賣叫好不叫座,成交額不高。壹家拍賣公司的總成績往往在200-300萬元,每件拍品大致在萬元左右。進入新世紀,古籍拍賣成績總額有了明顯的提高,每場拍到上千萬元的也曾呈現。

3 以往單件拍品成交在二三十萬元的已很罕見,目前則出現了幾百萬、甚至近千萬元的價位。

4 古籍拍賣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初期以中國古書為主,近年來手稿、信劄占的比重大為提高,古籍拍賣的三大板塊:古書、碑刻和手跡各顯秋色,趨於成熟。

5 拍賣使古籍的文化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不僅書商們熱衷於此,而且國家收藏單位和投資家也開始介入。

壹 中國古籍版本各門類的價格表現

以上三張價位表顯示,北京市場以及上海市場2002年拍賣中受人們歡迎的30件高價位古籍其門類分別為:古書類11種,占30種的36.6%,合計147萬元,占總成交價1188萬元的12.37%;碑刻類8種,占30種的24.3%,合計40.48萬元,占總價的3.4%;手跡類11件,占36 .6%,合計1000.5萬元,占總價的84.42%。具體可作如下分析:

1 古籍版本的價格舉例

在90年代中期,古籍版本曾有壹些比較典型的價格。1995年秋,北京嘉德拍賣宋代嘉泰年間的刻本《文苑英華》壹冊,成交價為143萬元;1996年秋另壹宋刻本《徐狀元補註蒙求三卷》3冊,成交價50萬元人民幣;明天順六年刻《歐陽文忠公集》4冊,成交25萬元;而清康熙49年張士俊刻《郭忠恕撰·佩雋》4冊,則成交30萬元。另壹套由康生鈐印並收藏過的明萬歷年刻本《資治通鑒》294卷,成交18.7萬元。2001年瀚海拍賣宋版《春秋經傳》1冊,成交159萬元,破了古書拍賣最高價。

南方市場價位比北京來得低,以朵雲軒為例,1996年拍出宋刻本《朱文介校昌黎先生集》1冊15萬元,宋刻《資治通鑒》2冊24萬元,元刻本《集千家詩批點杜工部詩集》2冊12萬元。而民國時期印制的書刊在上海大受歡迎。如石印本《點石齋畫報》成交4.18萬元,1925/1926年印的《上海畫報》壹冊成交2.42萬元,《中華書局聚珍仿宋版二十四史》(連箱)成交5萬元。

進入新世紀,古舊書的拍賣價格平穩,以下三表中顯示北京市場《大般若波羅密多經》成交27.5萬元,上海《支那南畫大成》(22冊)成交7.37萬元,明刻本《唐柳先生集》3.19萬元。另外,2002年嘉德拍出《繪像三國誌》壹部50.6萬元。

2 碑刻類古籍的價格舉例

在我國,碑刻比木版刻書起步早得多。從秦漢至明清,刻石和從石上拓下拓片,壹直興盛不衰。碑刻的歷史價值比較高,與之相類似,印譜、墨譜、硯譜以及竹刻等作品,壹般其紙譜也歸在碑刻類中。

印譜方面舉例:

朵雲軒96年秋拍出《伏廬考藏璽印》(11冊)2.86萬元,《吳大徵十六金符齋印存》3.3萬元,高絡園《樂只室印譜》4.4萬元,吳雲輯《二百蘭亭銅印》成交3.3萬元,《丁醜劫余印存》(壹函12冊)11萬元,嘉德99年秋拍出丁敬等《七家印譜》(4冊)8.5萬元。

碑帖類中嘉德曾有好成績:

1996年宋克《急就章》23萬元,1995年春明初拓《蘇軾仙遊潭碑記》12開1冊18萬元,1996年秋宋克《宋仲溫書唐張懷權用筆十法》1冊15萬元。上海朵雲軒95年秋《明拓禮器碑》成交8.8萬元,《三希堂法帖拓片》2.5萬元,《漢晉塔磚區文拓片》2.8萬元。

嘉德拍出過吳有《方氏墨譜三卷》7.15萬元,瀚海《清禦制耕織圖詩》11萬元,朵雲軒民國初拓《吳昌碩印譜》1.98萬元。

3 手跡類古籍的價格舉例

在古籍拍賣中真正說得上壹枝獨秀的其實是書法手跡,包括抄本、手稿和信劄,帶動了整個拍賣的高價位和收藏熱。

90年代中期比較突出的有:嘉德94秋《王時敏陳洪綬等39開書劄》壹冊,成交32萬元,96春《孫中山委任鄧演達等7人委任狀壹冊》成交32萬元, 95春《曾國藩、左宗棠等名人書劄壹冊》15萬元,《抗日文藝協會會員信劄》由朵雲軒以8.8萬元拍出,內有茅盾、郭沫若、巴金、田漢等的手跡。近年比較突出的還有2001年中貿聖佳鄭板橋遺墨《五經手牘》(殘卷8冊)成交550萬元,2002年秋嘉德以990萬元拍出《錢鏡塘藏明代名人尺牘》。與此同時,海外1996年佳士得以55萬美元合479萬港幣拍出宋代唐宋八大家之壹曾鞏手劄,2002年4月,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887萬港幣拍出宋代張即之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5計104頁,創下海外手跡拍賣的最高紀錄。

二 古籍版本的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

在經濟全球化、投資多元化的今天,人們的投資意識大為增強,收藏投資的品級大為提高。前些年,國內許多人參與郵票的收藏和投資,現在這壹波熱潮已經消退,代之而起的是原作書畫、瓷器、古玩、家具以及古籍版本。而古籍版本因其品級高、存量少、文化含量大等特點,吸引了壹部分高層次收藏家、投資家和專業團體的介入,短短10年,走過了過去幾十年經歷的道路。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壹是拍賣方式已取代了古籍書店門售交易的方式,精品越來越集中到拍賣會;二是價位已有了數倍、十數倍和幾十倍的上漲。以前明版書以千元論價,現在均以萬元論價,宋版本都漲到了十余萬元壹冊的地步,甚至有壹些上百萬元的高價位;三是北京、上海成了古籍版本的交易中心;四是壹批穩定的收藏家已經出現,市場要素更為完備。

古籍版本拍賣交易的升溫其大背景是:我國成功加入了WTO,民營經濟高速增長,日元大幅度貶值(傳統上日本是中國古籍版本的主要市場),歐美經濟受9.11打擊呈現頹勢,東南亞金融危機陰影未散,國內股市及郵幣卡市場下跌不止,全球低利率浪潮的影響。所有這些因素造成中國藝術品投資平添巨大買盤,場外資金大舉入註,海外古籍也回流中國,藝術品的財富象征和價值凸現,這壹切都為古籍版本在中國形成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而從古籍版本這壹收藏門類自身的特征分析,也有如下內在的品質和價值,引發了人們的收藏和投資熱情。

1 古書的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

古籍善本的收藏歷經宋元,到明清兩代達到頂峰。而清末、民國的社會動蕩,使壹大批珍貴古籍或支離破碎,或毀於戰火。10年動亂以掃“四舊”為由,給古籍善本的保存以毀滅性打擊。因此其價值在如下幾個方面呈現出來:

(1)古籍版本存量有限,因自然損壞(如水災、火災、蟲蛀)和人為破壞,宋元明清的刻本原來就留存不多,建國以來的文物政策,又使大量古籍版本收歸國有,可在市場流通的部分、尤其是宋版本、元版本和明版本,更是奇貨可居。

(2)不可再生。古籍版本與中國書畫市場不同,在書畫方面,老的書畫家謝世,新壹代的藝術大師還會湧現,相對而言書畫藝術品的貨源總是能得到補充,而古籍版本則早已退出了實用領域,完全不可再生。

(3)偽作少,鑒定相對容易。書畫、古玩今人還在大量制偽、售偽,而且借助現代復制技術使原作達到了亂真的地步,給鑒定和投資帶來很大麻煩。古籍版本的斷代雖然也有含混不清之處,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今人再建刻書坊來制作偽作的,真偽鑒定的範圍比較小,容易把握。

(4)學術性強,欣賞性弱。古書在當時是實用工具,書寫和刻工均比較規範,個性不鮮明,主要是學術性強,歷史價值高,它可以反映當時的文字、典籍、社會和研究水準,但不如藝術品具有很強的欣賞性。因此收藏古書比較枯燥,收藏者要有品位、有耐心和文史修養。古書欣賞主要著眼於古書的制作,包括印刷、紙質、制墨以及後世藏家的題跋、鈐印,反映出壹定歷史時期的生產水平,蘊含著不少文化信息,是考察古代科技和工藝水平的重要實證。

(5)鑒定的方法。根據經驗,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壹是根據古書版本的形式特征來鑒定。就是從字體、版式、刀法、紙墨、裝幀等外觀因素的時代、地域特色來由壹般推演個別。這種方法叫“目鑒法”。

二是根據版本中有關文字記載來鑒定,或直接從序跋、碑記、扉頁、書口去發現,或由刻工姓名、題諱字、書名冠詞、卷端題名及地名、官制等去作間接考訂。

三是參考其他文獻提供的研究成果和線索來鑒定。即從後人藏書題記、讀書劄記、著錄提要去獲取信息和啟示。後兩種方法又合稱為“理攻法”或“考訂法”。

(6)投資古書,要有長遠計劃,因為回報穩定而周期長,學習的過程比較枯燥,並且賣出也不如書畫藝術品便捷,所以投資者要三思而行。

(7)收藏古書,不玩賞到明清版本毫無價值,這也說明進入這壹行業的資金門檻高了起來。現在明版本價格不菲,對此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資金後備。

2 碑刻的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

中國碑刻大致包括三大類:

壹是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並用紙、用墨拓下來的拓片;二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並用紙、用墨拓下來的拓片;三是原拓印譜,包括印面和邊款兩部分,打印在薄紙上。

和西方的木刻藝術相仿,拓片就是最接近原物文字的資料。概括起來中國碑刻有如下特點:

(1)書法類。中國的書法以碑刻和墨跡兩種形式留存下來,其中早期的書法(以秦漢、兩晉為代表)大都從碑刻這條線保存和流傳下來,風格多樣,刀法沈穩,極為珍貴。收藏碑拓是欣賞書法的重要方面。而篆刻更是書法美的直接表現形式,加上刀功產生的金石味,歷來藝術地位很高。原拓印譜直接取之於原石,如同真跡。

(2)是研究文字起源和演變的重要資料。中國文字由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壹直到楷書的演變,大致在石刻上凝固下來。收集碑刻拓片,是研究文字的壹把鑰匙。

(3)是研究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資料。古代碑刻以及傳存的拓片,真實可信,有的記皇室要事,有的記戰事、農耕、禮儀,涉及政治、軍事、社會等各方面,甚至是考訂疆界劃分的重要根據。有的碑佚,全靠拓片為證。所以收藏碑刻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4)碑拓片的時間先後,是研究其收藏價值的重要界限。比如漢碑已有2000年的歷史,同壹塊碑在各代都有拓片留下來,根據“紙壽千年”的說法,宋代的拓片(拓本)最為珍貴,依次為元、明、清各代。有些碑現在還保存著,也可以再拓下拓片,但價值與宋元明清的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壹般早的,字數多,字形完整、字口清晰,後者拓下的由於碑面文字有損壞,往往缺字少劃,或者字跡模糊。由於碑刻品種極多,收藏家要花很多時日在研究早晚的區別上,以便對物件進行斷代。此外,中國很多古碑後世湮沒了,其中部分到了明清又被發掘出來,明代或清代發掘後的第壹批拓本就是初拓本,也十分珍貴。

(5)存量的多少,也是研究收藏價值高低的標準。目前市場中價格不菲的,大都是宋、元、明的拓本。所以當時所拓數量不少,但歷經幾百年的變遷,留存下來的並不多,有的成了孤本,有的則為善本(僅存幾件)。這也是收藏者要費心思去考訂的。好在古人在碑帖考訂上著作頗多,可以借鑒。

(6)除了將碑拓與碑拓互相比較並優選以外,研究碑帖的收藏記錄也很重要。前面提到朵雲軒拍出的《明拓片器碑》成交8.8萬元,只因上面有大學者(光緒帝的老師)翁同的題跋、鈐印,翁說此系明拓本,所以彌足珍貴。

(7)投資碑帖包括印譜也有風險,主要是真偽之爭。市場中有人稱其為“墨老虎”,是說拓片、拓本中的偽作也令人望而生畏。但碑拓印譜的好處是存量有限,不再增加,時下又有電腦技術發明,筆者以為借助新技術、照片技術與傳統方法的結合,比較和鑒別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困難也是可以克服的。

(8)與書畫相比,近10年碑拓價格的增長幅度不大,還有比較大的成長空間。與日本市場相比,中國的價格也比較低。以明清珍稀印譜為例,日本大都在250萬-500萬日元之間。

3 手跡的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

從嚴格意義上說,手跡是原作,不是古書。但由於近年中國各大拍賣公司都將手稿、信劄從書畫類歸到古籍版本類,也就成了約定俗成的事。近年拍賣最為轟動的成績是2002年秋季中國嘉德拍出的1603號《錢鏡塘明代名人尺牘》,成交價990萬元,由上海博物館競得。

以此冊為例剖析手跡的價值,可以看到如下特點:

1 史料價值。該品收集明代永樂至崇禎時期的名人407人的手書信件,是研究明代歷史的重要資料。

2 從書法角度看,400多人的書法手跡風格多樣化,書寫自然,殊為難得。壹般書信與書法作品不同,寫信時的書法更流暢、自然、率直,書法價值很高。

3 內含孤本、珍品。冊中的名人有的在史書上有記載,但無實物佐證,有的在博物館裏也未發現。這次的拍品填補了空白。

4 由部分大收藏家精心收藏,可以說是流傳有緒,真實可靠。

5 品相完好,玩賞價值高。

在海外藝術品市場,手跡壹向被人看重,比如林肯的壹封信曾被拍到20余萬美元的價格,達·芬奇的科學手稿被拍到3080萬美元的高價,其相通之處也在於名人手跡的歷史價值和人格魅力,是眾多收藏家爭搶的寶物。中國信劄價位越拍越高,在於它的獨特性:

①中國古代特殊的書寫工具毛筆,是藝術的同源工具。今天書寫經歷了軟筆(毛筆)、硬筆(鋼筆、原珠筆)階段,進入了電腦時代,毛筆寫信已不多見,所以歷史上的信件墨跡就格外珍貴。

②因為電訊業的發展,書信逐步式微,歷史上的書信成為稀缺品。

③書信的文風、文筆、書法更為獨特,對收藏者來說意趣無窮,對投資行為來說也是物有所值。

參考資料:

/collection/showarticle.asp?articleid=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