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窯溫:約1150度C / 收縮比:約11%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
紅泥,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紅泥原礦提練而成;當時因礦脈裏鐵質成份較高、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火疵、小熔點,日久使用,漸露鋒,深獲早期壺識者深愛、贊賞。養壺者之最愛。新壺初用,茶湯略現砂氣,,經使用壺身展現出朱紅,泡茶鋉數日則如朱-泥,贊不絕口!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窯溫:約1100度C / 收縮比:約13%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種系列。
緞泥,團泥即緞泥
天然團泥是紫泥和綠泥的***生礦.宜興方言"團"和"段"同音.天然團泥"骨多肉少",燒成質感,砂粒豐富.用綠泥和紫泥配制團泥質感較差,用後無滋潤感,易"吐黑".近期在黃龍山和青龍山的交會處因為作路,挖出了壹些團泥原礦.
團泥料相對要比紫泥和朱泥更為直觀。好的團泥礦料是天然的紫泥和綠泥***生礦料,但紫泥偏多,顏色就偏紅,高溫下偏青,偏灰,相反綠泥成分高,燒成顏色偏黃,高溫下偏灰白。顆粒結構的特征是“骨多肉少”砂感強烈,表面質感十分豐富。劣質“團泥”燒成後顏色發暗,有晦澀感或者特別艷麗但沒有質感,幾乎看不見砂質。典型的就是市面上“黃朱泥“敲擊聲音清脆,透氣性很差,表面沒有砂質感。
出自黃龍山的礦料稱之為本山泥,如本山甲(夾)泥,本山綠泥等。“段”和“團”在丁山方言中發音壹樣,所以團泥也有人寫成“段泥”,通常天然團泥是紫泥和綠泥的***生礦。所以只要產於黃龍山的礦料稱作“本山團泥”是完全可以的。呵呵
天然的團泥只要燒結,不會"吐黑".
徐秀棠大師在書中的表述方法上不是很清楚.第壹"團山"無從考證,古籍上的零星記載,均非當地陶人編撰,有壹可能性就是丁山有壹座土丘稱作"臺山"臺(tai)在丁山方言和團山相似.該處有沒有泥礦.歷史上是否有泥礦過,目前尚無資料.
團泥礦料中紫泥和綠泥***存狀態是片狀結構.不是星點式的.
本山綠泥假如不加拼制,直接成泥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壹個經驗豐富的藝人會少許假如紫泥,這樣就成為現在的拼制“團泥”了。
團泥中的紫泥料軟化,在制作時被"明珍"壓碎,造成"拖尾"現象.團泥中的紫泥顆粒在不同燒成溫度,會呈紅色或紫色.
拖尾現象主要是因為不同顆粒軟化度不壹,在制作時"明真"打來時將其壓碎,造成拖尾現象.壹般配制團泥相對比較容易出現此類現象.
“吐黑”主要是指質地疏松“團泥”壺泡養以後表面因為吸附黑色素。壹般質地堅密的泥料,做功到位,燒結度合適。就不會出現此類問題。
造成配制團泥吐黑主要是,燒結度不夠,形成因素主要是選礦不好泥料致密度差,結構疏松等原因。優質的天然原礦團泥通常不會出現此類的情況。
這比較難以說明白。壹般好的泥料表面質感砂性重,俗稱“骨多肉少”。這類的團泥相對比較好,泡養以後顏色愈來愈“沈”。不會吐“黑”。
早期最常見通用之泥料,為江蘇宜興黃龍山?本山綠泥原礦提練而成;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贊不絕口!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壹般緞泥產品會“吐黑”;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絕不吐黑!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窯溫:約1150度C / 收縮比:約13%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黑鐵砂,為早期最常見通用之泥料之壹;為江蘇宜興黃龍山原礦提練再加入錳而成,當時因礦脈裏鐵質成份較高、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火疵、小熔點,日久使用,深獲早期壺識者深愛、贊賞。養壺者之最愛。新壺初用砂土氣重,茶湯略現砂氣,經使用壺身展現出灰黑,泡茶鋉數日則如墨黑,泡茶好喝,評價好贊不絕口!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窯溫:約1130度C / 收縮比約12%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種系列。
內紫外紅,壺胚乃以清水泥為泥料,成型後再以紅泥漿上漿“壺表”,再讓壺壞陰幹入窯燒成;此作法在當時為早期壺很常見之泥料工藝 壺身泡茶多日顏色變朱紅色,現代壺已甚少見此作法。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窯溫:約1100度C / 收縮比:約11%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種系列。
大紅袍泥,宜興市洑東鄉西面,在任途村與紅衛村交介處小煤窯礦區,所開采的夾層嫩泥。含氧化鐵,在煉泥過程加入天然鐵紅粉提升紅色,經過窯燒會變成大紅色,泥質細膩密度高、高結晶,泡茶柔順好喝,經過泡茶養成色澤艷紅非常討喜,此種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評價特好。
礦區:宜興市洑東鄉西面
窯溫:約1040度C / 收縮比:約45-55%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種系列。
小紅泥,宜興市洑東鄉東面的礦區所開采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鐵經過窯燒會變成朱紅色(又稱小紅泥),泥質細膩密度高高結晶跟壹般紅泥含礦量不同泥質較多,此種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評價特好。
礦區:江蘇宜興市洑東鄉
窯溫:約1080度C / 收縮比:約20-28%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 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紫茄泥,紫茄色澤溫潤討喜,泥中極品。泥性:黏性佳,含石英、雲母、鐵量高,在黃龍山脈紫砂中挑選提煉出來的特殊紫砂泥礦,泥色:茄紫胎骨堅潤,此種泥料非常難得稀有,泡茶好喝,評價特好。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脈。
窯溫:約1150-1200度C / 收縮比:約12%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特好、 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墨綠泥是紫砂泥色配比之壹。將著色金屬氧化物氧化鈷、氧化錳,加入本山綠泥中配制而成的壹種紫砂色泥。經燒成後, 呈深綠色至墨綠色,是人工配制為數不多的紫砂色泥之壹。墨綠泥呈色的深淺,隨氧化鈷、氧化錳加入量的多少而定。
窯溫:約1150度C / 收縮比:約15%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拼紫泥,是用不同泥調配而成,簡稱“拼紫泥”也稱調和泥為較常用的紫砂泥料,燒成呈棕色,在市場接受接受度很高的泥料,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泥性:穩定性特佳,容易掌控,結構緊密,可廣泛利用,成型容易。
窯溫:約1150~1200度C / 收縮比:約11%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 普洱茶各種系列。
清水泥,為原礦紫砂,赤鐵礦、雲母多早期較常見的泥料,被廣泛使用,俗稱“紅紫砂”成色溫和高雅玩家倍賞。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泥性:容易掌握,穩定性高,成型容易,泡茶好喝。
窯溫:約1150度C / 收縮比:約11%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 普洱茶各種系列。
紫皂青,為原礦紫砂,產於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系四號井,由於產於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嬌艷,呈紫紅色,為稀有泥料,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
窯溫:約1170度C / 收縮比:約11%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黃龍山石黃,開產於黃龍山的嫩泥礦,近代用來做朱泥壺的原料,嫩泥礦中含砂量重,坊間常用來做仿古朱-泥壺,頗受歡迎。
窯溫:約1100度C / 收縮比:約18%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底槽青,底皂青即底槽青底皂青泥料在長時間陳腐後,假如使用時藝人不註意,很可能在燒成成品上產生黑色暈紋.因此藝人在用陳腐時間較長的底皂青原料時壹定要重新杵打充分,才可以制作.
紫泥是壹個"泛"概念!,底皂青礦也屬於紫泥礦中優質礦料.清水泥原指成泥方法.現在確指沒加它料的紫泥類.沒加它料的底皂青可以是清水泥,但清水泥不壹定就是底皂青礦料.目前市場經常混淆兩個概念.紫泥的燒成顏色,主要因素是玻化程度.
“當地所謂的"皂青"是指用稻草灰和石灰混成的壹種青灰顏色.”主要是用作建築物上的塗料
底皂青原礦的顏色很接近“皂青”色。這也是我把“底槽清”寫成“底皂青”的原因。
弱還原氣氛中比較容易燒出此效果.底皂青礦料應該和古籍中記載的天青泥是同壹種礦料.現代窯爐基本上都是氧化焰因此看不見"淡墨"色效果.
底皂青是優質紫砂礦料.黃龍山四號井是和其他黃龍山礦井壹樣僅僅是夾(宜興土話讀ga)泥礦,而且四號井早已廢置.底皂青礦料也不僅僅出在四號井,黃龍山其它礦井都可以出優質的底皂青礦料.
底皂青也是屬於紫泥類礦料.
底皂青礦料相對比較容易分清,細看壺表內有不均勻的細小金黃色或灰黃色砂粒。
底皂青礦料中的綠色“雞眼”粉碎後呈現的是黃色顆粒,
為原礦紫砂,產於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系四號井,由於產於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穩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
窯溫:約1160度C / 收縮比:約11%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甲子年紫砂,為1984年在江蘇宜興黃龍山,礦脈所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練而成,當時因礦脈裏鐵質成份非常高、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火疵、小熔點,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礦物含量豐富結構疏松,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評價好!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窯溫:約1150度C / 收縮比:約11%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種系列。
鐵星泥,此泥料在早期做壺使用較多深紫茄色、色澤溫潤討喜,礦中極品。泥性:黏性佳,含石英、雲母、赤鐵礦的含量特別多,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非常密集的小熔點,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沖泡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在,黃龍山脈紫砂中挑選提煉出來的特殊紫砂泥礦,泥色:深茄紫胎骨堅潤,此種泥料非常難得稀有,泡茶好喝,評價特好。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脈4號井。
窯溫:約1150-1200度C / 收縮比:約13%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特好、 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細黑星,此泥料在早期做壺使用較多,淺棕色含細黑色顆粒、色澤溫潤討喜,礦中極品。泥性:黏性佳,含石英、雲母、赤鐵礦的含量特別多,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非常密集的小熔點,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沖泡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在,黃龍山脈紫砂中挑選提煉出來的特殊紫砂泥礦,泥色:淺棕色,此種泥料非常難得稀有,泡茶好喝,評價特好。
礦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脈4號井。
窯溫:約1150度C / 收縮比:約11%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