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書信文言文招待

書信文言文招待

1. 求壹篇文言文書信,內容是以現代人的身份寫給古代名人.250字以上

寄孔明兄

余人生匆匆數十載,尚寄寒窗之下,拜讀聖賢之書。時維嚴冬,夜,此寒之更甚時,欲效古人酌酒而大醉於陋室,奈不勝酒力,唯手釋壹卷以嘆矣,但問卷中高閣空城而退敵者?對曰:諸葛孔明也。

余讀三國而獨愛亮,其因甚簡,唯壹智字爾,吾懷滿腹之言欲訴之與臥龍兄之耳畔,暗惜陰陽之隔,故僅遙寄於此,望兄壹觀,以足微願

兄之氣魄才識,縱橫古今,觀現今之天下,孰能躍馬與汝相比焉,吾等只可臨淵羨魚,又安能企及之萬壹,此愧之甚矣。遙想兄官拜蜀相,仍事事躬親,六出祁山望收復中原,其心可昭,其情可鑒,弟之敬佩實存於心。嗚呼!壹聲長嘆,兄終積勞成疾,紫薇星哀墜五丈原,天地風雲亦為之色變,汝與駟馬相對數十年,死後仍生走仲達,令其自嘆不如,此功此德,再無壹般。

今眼中有淚,殊不知,是為兄而流還是為己而出哉!

完全原創,我上星期寫得作文,拿了滿分,這是我的縮略版,妳拿去參考

2. 白話文的書信正文能用文言文那些啟辭和結語嗎

白話文書信可以用文言文啟辭和結語,但必須把握以下原則:

1、不使用過於生僻的詞語。

書信作為壹種文體,歷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行文習慣,有不少古人曾經用過的啟辭和結語被人們壹直沿用,其含義人所***知。例如:母親大人膝下;先生明鑒;壹別經年,時在念中;望賜復;節勞為盼;等等。這類言辭,表意明白,側重禮貌客套,可以根據行文選擇使用。

但是,有壹些詞語逐漸退出了書信文體,今天使用起來很容易造成收信人不必要的費解,所以盡量不要使用。比如,古人在陳述事情之前,喜歡說“伏以”,表示拜伏在地以下面的事情發議論。這類言辭過於生僻,已很少有人能懂,所以要避免。

2、要照顧收信人的感受。

寫信的目的是向收信人表達寫信人的思想,讓收信人看得懂是第壹要件,然後才是展現個人文化素質的需求,不可本末倒置。如果對方古文素質較高,可以“文”壹些;如果對方不能夠看懂艱澀的文辭,盡量不要使用文言詞匯。

3、啟辭和結語盡量與正文風格統壹。

文體語言的統壹性很重要。信件的正文即便是白話文,也有書面語言與口語的區別,啟辭和結語也要照顧主體行文風格。如果通篇口語,就不必在啟辭和結語中用文言文語言了。

3. 寫給朋友的文言文書信範文

愚弟稽首於千裏拜東兄足下:

廬外殘風,曉透敝衣。寄身四月,朝夕涼陰。時下開學數日,未有半紙鴻書相報,甚感愧疚。斯予之過也。愚弟千裏臆揣,兄繁務纏身,多臂難擋。察其日行,面命眾目,此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以備大才。

昔者,太史公報書於任安,其文傳於後世,世享千載。今者,素交厚數歲於吾二人之間,情同手足,言之切切,真言自見紙端。遙想年初壹面,日稀寡言,未有重聚,便登車赴南,至於江畔。今弟微立會寧,尋兄所言,豈敢不思。每有會意,如臨耳際。立學至今,終日往返於書館、寢室之間也。埋頭夜讀,望有所成,常以為是。

此年升本,政策突變,前言大二即可者,遂如泡影,其升之歲期,移遷再年。斯誌之大痛也,悲哉,怨矣。夫人之君子,弓曲水折,遇石而彎,以不違兄之所言也。

與子別後,益復無聊。上念家母,下思遠舊。雷,壹介書生,三尺微命,無經緯之才,亦無華蓋之貌。且寡言羞遊,不慕榮利,自嘆時運不濟,命不隨身,只身渾混於世外,達樂安貧於瀚海。常讀文章自娛,頗於樂道,此斯人之誌也。

逝者如斯,時不我待,半歲將至,所遺漸微。兄言,鮮政事,修學術,備考研,不如進展依然於否?弟即有是意,然身處陋室,恐無兄之便捷,徒攀升就步,此乃後進後學之人也。

時燭盡燈枯,唯將封書依托,夢有所寄。再拜。

4. 文言文書信,解釋

絳頓首…匆匆不宣。

絳再拜 從事同年兄。十七日。

這句話的意思是,開頭是稱呼韓絳,中間還有內容的,內容是說謝謝韓絳的,原來的壹個事情,現在才謝謝他。這個匆匆不宣,是說當時匆匆忙忙的沒來得及說。

不宣,就是沒有說的意思。絳再拜 從事同年兄。

十七日。這是書信的結尾句,就是再稱呼壹下韓絳,然後時間是十七日。

芾皇恐…不具。芾頓首 司諫臺前。

這是米芾《惠柑帖》(與司諫臺坐書)裏面的。不具的意思我認為應該是不寫了的意思。

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這是王羲之的《何如帖》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賴。

尋復白。羲之白。

意思是王羲之告:不知閣下身體近來又怎樣?(此事)等待壹段時間再奉告。由於我身體受寒不適而無可奈何,(此事)探究後再告知。

羲之告。白是寫信時候壹個用法,類似於我們現在寫信,王羲之冒號,那個冒號。

翻譯的話,翻譯成告就可以了。不審的意思是不知道。

在不審二字後,還有壹個頓號,是表示恭敬的書儀格式,如以空字、提行壹樣表示恭敬。這三個都是古人的書信,拜帖之類的,妳搜搜原版的圖片,看看,主要是欣賞書法的。

要知道具體意思,還得結合寫信時候的背景,和當時人的寫信的習慣。

5. 文言文書信,解釋

絳頓首…匆匆不宣。絳再拜 從事同年兄。十七日。

這句話的意思是,開頭是稱呼韓絳,中間還有內容的,內容是說謝謝韓絳的,原來的壹個事情,現在才謝謝他。這個匆匆不宣,是說當時匆匆忙忙的沒來得及說。不宣,就是沒有說的意思。絳再拜 從事同年兄。十七日。這是書信的結尾句,就是再稱呼壹下韓絳,然後時間是十七日。

芾皇恐…不具。芾頓首 司諫臺前。這是米芾《惠柑帖》(與司諫臺坐書)裏面的。

不具的意思我認為應該是不寫了的意思。

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這是王羲之的《何如帖》

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白。羲之白。

意思是王羲之告:不知閣下身體近來又怎樣?(此事)等待壹段時間再奉告。由於我身體受寒不適而無可奈何,(此事)探究後再告知。羲之告。

白是寫信時候壹個用法,類似於我們現在寫信,王羲之冒號,那個冒號。翻譯的話,翻譯成告就可以了。

不審的意思是不知道。在不審二字後,還有壹個頓號,是表示恭敬的書儀格式,如以空字、提行壹樣表示恭敬。

這三個都是古人的書信,拜帖之類的,妳搜搜原版的圖片,看看,主要是欣賞書法的。要知道具體意思,還得結合寫信時候的背景,和當時人的寫信的習慣。

6. 古文寫信格式和用詞

古文書信書寫格式:提稱語、啟辭、正文、結語、祝辭、署名、附候語及補述語壹、提稱語提稱語是附在稱謂後面,提高稱謂的語詞。

提高稱謂,也就是對受信人進行尊敬擡舉的意思,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某公道席、某先生臺鑒、母氏慈鑒、賢弟如晤,等。有的提稱語除提高稱謂之外,還有請受信人察閱此信的意思,如“賜鑒”、“青鑒”等。

我國傳統書信中常用的提稱語很多,使用時要特別註意與稱謂的配合。二、啟辭 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常見的啟事敬辭“敬稟者”,意思是說:“我恭敬地稟告的事情如下。”啟辭又分為兩類。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 (2)根據具體情況,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

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壹行空兩宇開始書寫。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壹律,以表情達意準確為原則。

四、結語寫信對人敘事論理,說完正事就結束,收得太急,顯得不太禮貌,因此要說上壹兩句客氣話,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臨告辭之前需要說幾句過渡,完了再告辭。書信中如“臨書翹企,敬候佳音”、“因故遲復,請諒”等等。

結尾敬語,敬告對方談話到此結束,與前段的啟事敬辭相呼應。前頭用“敬啟者”,後面“敬此”、“肅此”;如果前頭用“茲復者”,後面則用“專此”、“草此”之類。

五祝辭祝辭,就是書信結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願、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即頌近安”之類。 其中,“即頌”等詞,緊接正文末尾書寫;“近安””等詞,另起壹行,頂格書寫。

如果祝頌語的文字較多,也可獨立占行,空兩字寫起,不必分拆成兩部分。如果信箋下方余地充分,或者為了突出祝辭,也可將“祝”、“頒”、“此致”等宇樣獨占壹行,空四格書寫,而將“安”、“好”、“敬禮”等另行頂格書寫。

頂格書寫的祝辭後壹般不加標點符號。祝辭應根據具體情況恰當擇用。

六署名 箋文結尾,要寫上發信人的名字和寫信的時間。需要註意的是,應在名字之前加上相應的自稱,名字之下要選用適當的禮告敬辭。

七、附候語及補述語 附候語是附帶問候的辭令。附後語通常有兩種情況:1、寫信人附帶問候受信人身邊的親友例如:①令尊前乞代請安(附帶問候受信人的父母)②令兄處乞代候(附帶問候受信人的兄長)2、寫信人代自己身邊親友問候受信人例如:①廣平及海嬰隨叩(附帶代妻兒行禮問候)②家父囑筆問候(附帶代父親問候)附候語的寫作應特別註意三點:壹是要註意稱謂的恰當,二是另行寫起,三是力求簡練。

補述語,即信寫畢之後又要補充說明的話語。補述語壹般用“又及:”、“又啟:”加以提示。

補述語不宜過長。用詞:開頭語:惠書敬悉,情意拳拳。

接獲手書,快慰莫名。 昨得手書,反復讀之。

諭書敬讀,不勝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頃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為念。

前上壹函,諒已入鑒。 喜接來函,欣慰無量。

頃奉惠函,謹悉壹切。 頃接手示,如見故人。

得書甚慰,千裏面目。得書之喜,曠若復面。

數奉手書,熱摯之情,溢於言表。頃奉手教,敬悉康和,至為欣慰。

久未聞消息,唯願壹切康適。手書已接多日,今茲略閑,率寫數語。

欽佩語:奉讀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誨,真解蒙矣。

大示拜讀,心折殊深。謹蒙悔語,用祛塵惑。

大作拜讀,敬佩之至。 頃讀惠書,如聞金石良言。

久欽鴻才,時懷渴想。 德宏才羨,屢屢懷慕。

蒙惠書並賜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語:分手多日,別來無恙?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別後月余,殊深馳系。壹別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盡依依。

別後縈思,愁腸日轉。離別情懷,今猶耿耿。

別來良久,甚以為懷。 近況如何,念念。

前上壹函,諒達雅鑒,迄今未見復音,念與時積。問候語: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陽春三月,燕語雕梁,想必心曠神怡!當此春風送暖之際,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興駕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時欲入夏,願自珍重。赤日炎炎,萬請珍重。

漸入嚴寒,伏福躬無恙。入秋頓涼,幸自攝衛。

汗暑無常,伏維珍重自愛。自述語:敝寓均安,可釋遠念。

闔寓無恙,請釋懸念。 賤體初安,承問極感。

賤軀如常,眷屬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頑健如往日,免念。

祝賀語:欣聞。

謹寄數語,聊表祝賀。 謹以至誠,恭賀。

喜聞。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誠表賀意。

致歉語:惠書敬悉,甚感盛意,遲復為歉。 音問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結束語: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復,余後再稟。 特此致候,不勝依依。

臨書倉卒,不盡欲言。 謹申數字,用展寸誠。

書不盡意,余言後續。諸不具陳。

謹申微意。 請長紙短,不盡依依。

言不盡思,再祈珍重。日來事忙,恕不多談。

專此奉復辟。 手此奉復。

敬候回諭。

7. 請教文言書信的頭尾

稱謂後附提稱語,用於文言書信,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虹生十四兄親家年大人情右(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再如,某先生臺鑒、賢弟如晤,等。

常見用於朋友之間的提稱語如下: 足下 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後來書信中多用於同輩之間。 垂鑒 賜鑒 鈞鑒 尊鑒 臺鑒 等,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垂,含居高臨下之義。賜,上給予下叫做賜。鉤,古以鉤陶喻國政,後稱宦官多冠以鉤宇。垂鑒、賜鑒、鈞鑒,多用於對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尊鑒,可用於尊長,也可用平輩。臺鑒適用較廣,“臺”有“高”義,對熟識或不熟識的尊長、平輩,皆可使用。 大、英、偉、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義,宜用於友朋往來書信。“惠鑒”,就是賞閱的意思,但語意分量較“賜鑒”為輕,適用於壹般書信,師長對已獨立的後輩學子,也可用此客套。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對文士的敬稱,文人間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傳世垂史。

啟辭 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啟辭理應屬於信件正文的壹部分,由於舊時尺牘中,這部分形成了壹系列的套語,在現時書信中還常可以看到,所以將此單獨提出,分兩類舉例以供參考: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如: 敬稟者 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用於致父母尊長的信,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敬啟者 寫信者自謙為恭敬地陳述事情的人,表示請對方允許自己告訴下面所寫的內容。既可用於同輩,也可用於下對上。 謹啟者 謹,是謹慎、鄭重的意思。用於同輩。 徑啟者 徑,這裏是直截了當的意思,壹般公私書函通用。 拜啟者 拜,表敬詞。用於友朋往來書信。 懇啟者 用於平輩,表示下面信文將寫求助於對方的內容。 茲啟者 茲,這裏,現在。茲啟,意即今在此陳述。態度客觀平和,不含明顯敬意。 專啟者 用於專談某實事的書信。

(2)根據具體情況,或作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如: 頃誦華箋,具悉壹切。忽奉手教,獲悉壹是。奉誦鈞諭,向往尤深。頃獲大示,井所賜物。惠書奉悉,如見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頓開。披誦尺素,謹表葵私。 數獲手書,至感厚愛。展讀瑯函,甚感盛意。接閱華簡,幸叨莫逆。捧讀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詞意深美,壹啟蓬心。正切馳思,頃奉華翰,快慰莫名。 頃得手示,欣悉康泰,至為寬慰。蒙惠書並賜大著,燦若河漢,拜服之至。叠接來示,因羈瑣務,未及奉復,深以為歉。臺函奉讀多日,未即修復,萬望海涵。 大劄敬悉,稽復乞諒。欣奉惠書,敬聆喜訊,不勝忭賀。接讀手書,知君抱恙欠安,甚為懸念。久慕鴻才,今冒昧致書,以求教誨。別來無恙 久不晤見,甚念賢勞。暌違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問,時在念中。壹別經年,彌添懷思。日前曾奉壹函,諒已 先塵左右。前此壹函,想已達覽。

結尾壹般用“再拜”、“謹再拜”等於,以示禮貌和恭敬。如司馬遷《報任安書》,最後便是“書不能盡意,略陳固陋。謹再拜”。

8. 文言文書信的書寫格式

正文 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

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壹行空兩宇開始書寫。

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壹律,以表情達意準確為原則。壹般 說來,應先談談有關對方的事情,表示關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後再談自己的事情。

正文寫好後,如發現內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尾後面;或寫在信右下方空 白處,並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後面寫上“又及”或 “再啟”字樣。 結語 結語,即信文的結束語,理應屬正文的壹部分。

但與“啟辭”相仿,舊 式書信中也形成了壹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這裏不妨臚列若幹,供參考。

書短意長,不壹壹細說。 恕不壹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