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的推拿學校,
近代主要推拿流派(摘自沈《推拿手法》)(1)壹指禪推拿流派確切的師生關系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的河南(1862-1874)。據說李劍晨是壹位醫生,曾經為清朝武官丁鳳山治病。丁鳳山(1842-1915)曾經是吳的狀元。在朝鮮打仗時,他因病回京治療。他被李劍晨的壹指禪按摩治好了,所以他拜李劍晨為師。隨後,丁鳳山以壹指禪推拿手法在江蘇揚州、江都等地行醫。公元1900年,丁鳳山來到上海行醫,並在上海開了壹家壹指禪按摩診所。丁鳳山在江蘇、上海等地廣收弟子,其中著名的有王松山、丁樹山、朱春亭、錢福清等十余人。此外,《黃氏醫談》和《壹指禪推拿手法》的作者黃漢儒也可能屬於這壹派。黃原為清朝官僚,辛亥革命後棄官從醫。他的妻子黃和他的兒子黃都從他那裏學習按摩。當時的壹指禪推拿流派以壹指禪推拿為主,有按、揉、推、取、揉、抄、滾、扭、繞、揉十法,擅長治療婦女雜病。目前仍有關於支壹禪宗按摩的著作,如《支壹陽春》、《支壹禪(手稿)》。(2)滾動推拿學派創始人丁繼峰,出生於壹指禪推拿世家。他的祖父丁鳳山、父親丁樹山都是有名的壹指禪人。1940的,丁繼峰以手背尺側為接觸面,增加了腕關節的屈伸,既增加了刺激量,又有柔軟感。為了區別於壹指禪最初的搟法,命名為“搟法”。後來這種方法與被動關節動作相結合,輔以揉壓、握、撚、揉,形成了獨特的滾動按摩流派。因其對軟組織損傷、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疾病的獨特療效,滾揉逐漸受到患者的歡迎和按摩界的認可,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方法之壹。(3)內功按摩派的脈絡可以追溯到清末山東濟寧的李嘉樹。李擅長武術,擅長手法治療。李川的同鄉馬萬祺(1884-1941年)於公元1920年從山東來到上海,以拳術和內推聞名。他的兒子馬德隆和弟弟馬萬龍(1903-1969)得到了衣缽。內功按摩主張患者以鍛煉少林內功為主,手法治療為輔。特色手法有揉、打、五指握,有壹套全身按摩的常規手法,擅長治療婦科病。(4)按流派治臟腑時期,河北雄縣王文(約1840-1930)中年咯血,多次治療無效。幸運的是,我遇到了壹個正在旅行的道士,用手法治好了他的頑疾,並用《推壓精氣》這本書教他。王因病從醫,以手法治病,在河北塘沽名聲大噪。1910年後,王亞儒收為單傳弟子。王亞儒從師十余年,根據王文教授的經驗,口述了《臟腑圖腧穴法》壹書。此派以推針為主,以腹部手法為主,註重脾胃,註重調理蘭門穴,連接上下之氣。(5)腹部診斷推拿學派羅(1881-1965)河北武義人,早年隨父羅華南學習,後師從當地名醫李昌,遍訪東北、京津等地按摩名人。羅繼承了幾乎失傳的古代腹診法,結合獨特的技法,創立了在重慶及西南地區頗有影響的腹診按摩學派。診斷方法中強調腹部診斷,常用的方法有推、拿、按、揉、揉、搖、引、稱等。治療方法上突出了補、溫、和、通、發汗、吐、下八法。還有兒子羅靜波、羅景宏、羅鏡湖等。羅景洪於1980年赴深圳進壹步發展,他的兒子羅和羅忠堯也編著了《三寶結合》、《推拿入門》、《實用脊柱推拿學》。此外,以治療骨科疾病為主的推拿術已遍布全國,可稱為“正骨推拿”。“捏拍”、“針壓”等特色推拿手法也初具規模。當代推拿流派眾多。雖然很多大師分不清自己屬於哪個學派,但研究他們的師徒關系,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學術思想。從推拿流派和文獻研究的角度,希望追溯到任何壹位推拿醫生的道路,也希望了解更多推拿學術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