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華夏文明、華夏文化到底是什麽?

華夏文明、華夏文化到底是什麽?

華夏文明指華夏族(漢族前身)所創造的文明。華夏文化(詞語解析)壹般指中華文化(文化類型)。

華夏也稱“華”、“諸華”,又稱“夏”或“諸夏”。“華夏”壹詞最早見於《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意思是說無論是中原地區的民族,還是邊遠地區的民族,都對周武王表示順從。其中的“華夏”即後來的漢族。

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順序和古籍記載,華夏文明經歷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後來的炎帝和黃帝為***主,華夏先民在黃河流域留下眾多的文化和文明遺址。

華夏文明以禮樂為制度、易經八卦、丹書朱文、上古漢語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壹,在歷史上壹脈相傳。

中華文化,簡寫為“CCNGC”,亦稱華夏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華特有文化。

華夏族的介紹:

華夏族壹般指華夏民族,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華夏又稱“華”、“諸華”、“夏”、“諸夏”、“中夏”。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的先人為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的自稱,又稱中華。

西周分封建國,最多時分封了八百多個諸侯小國家,這些小國總稱為“諸夏”。“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左傳》)。周王東遷洛邑(洛陽)後,王室的權威下挫,諸侯國之間頻繁兼並,列強國家出現。

這壹時期的“夏”限指中原地區,“居楚則楚,居越則越,居夏則夏”(《荀子》),此時,“華”字開始用於文字表述中,“推衍出壹個‘華’字來,按華字古音敷,夏字古音虎,其音相近,增用壹個字有加重語氣的作用。

二字可單用,亦可以合用,夏和華二字互舉為文,與裔和夷二字互舉為文相同”。華夏兩字並稱,在春秋時期就有了,但使用之初,是指中原壹帶,或有中原地區生活方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