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南朝祖沖之算圓周率是在哪壹年?

南朝祖沖之算圓周率是在哪壹年?

圓周率“誕生”時間的計算

祖沖之從出生到在華林大學工作壹直生活在南京。461年,祖沖之調任南徐州(今江蘇鎮江)刺史,陸續參軍。此時的祖沖之忙於公務,只能在業余時間從事科研活動。公元464年,祖沖之調任樓縣(今江蘇昆山東北)任縣令。在此期間,他觀察和記錄了天象,並開始計劃和編纂大明歷法。

歷史學家研究表明,南宋明帝太史公六年(470),朝廷設立將軍觀(又稱東觀),祖沖之後來在將軍觀任職。宋末年,475年左右,祖沖之被任命為建康仆從,從此壹直到479年宋朝滅亡。所以祖沖之在昆山做了六年多的縣令,也就是調回建康,在宗明觀任職。

南北朝時期的宋朝雖然從420年到479年只有59年,但在494年到498年之間,祖沖之在南齊擔任長水校尉,領了四次俸祿。

除了9年多在外地,祖沖之大半輩子都在建康度過。這裏還有兩種說法,都證明祖沖之在南京算出了圓周率。

第壹,據史書記載,祖沖之經過多年的觀察和推算,於宋孝武六年(公元462年)編制了《大明歷》,但直到梁武帝田健九年(公元510年),也就是祖沖之死後十年,才正式頒布。33歲時,祖沖之成功編制了《大明歷》,圓周率的計算被史家研究,以便編制《大明歷》。所以至少在462年前,祖沖之就已經算出了圓周率,但此時他已經在南京了。第二,隋書李誌說南朝宋末祖沖之算圓周率,而他在南京。

祖沖之的發明多與南京有關。

還有壹種說法是祖沖之在昆山算圓周率,但很多歷史學家反對。第壹,祖沖之在昆山做官只有六年左右。此時作為縣領導,忙於公務,只觀察歷法都很困難,更不用說計算圓周率這種繁重的工作了。其次,祖沖之絕不會“虛推(盲目崇拜)古人”,而是“搜羅古今(從大量古今著作中吸取精華)”。他研究了劉欣、張衡、闞澤、劉徽、劉虹等古代科學家的著作,並加以借鑒,特別是天文學家何承天編著的《袁家禮》和《九章算術》,是壹部中國古代數學的綜合著作。他還學習了劉徽的求丕法——割線法,而這些相關資料只有花雪林省和將軍觀有,在當時的邊陲郡縣是不可能找到的。

祖沖之在劉輝割線法的基礎上繼續推導,直到圓內接1536的正多邊形,才得到圓周率的值。寫成小數,即π = 3.1416。劉宋末年,他創造了更為精確的圓周率計算方法,將正常直徑分成壹億等份,圓周率為3.1415927 >π> 3.1415926。